Email Alert
RSS
高级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ISO 2889新、老标准混合均匀处取样代表性的数值分析研究
沈福, 张贞, 侯杰, 蒋婧, 刘新华
辐射防护 2022, 42 (
6
): 585-592.
摘要
(
306
)
PDF
(5136KB)(
74
)
可视化
本文针对设计的核动力排放设施,按照ISO 2889—2010标准规定采用数值建模计算分析的方法对符合ISO 2889—1975混合均匀要求和“二八”原则设置的取样位置的代表性进行了评估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基本流动满足要求外,以具有排放代表性的放射性碘核素评估的放射性气体与气溶胶的混合均匀性无法满足要求,表明不能直接使用老标准的定性混合均匀处替代新标准的混合均匀性定量的要求。本文同时使用程序和实验对结果做了验证,结果显示使用的Graphene计算程序较对比验证程序的一致性好,且这种方法更接近实验结果。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核能的安全排放控制及其法规执行提供重要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
中子能谱测量中的解谱技术研究进展
黄迁明, 刘斌, 陆婷, 王波, 唐松乾, 吕焕文, 应栋川, 翟梓安
辐射防护 2022, 42 (
4
): 265-279.
摘要
(
137
)
PDF
(15723KB)(
71
)
可视化
中子能谱解谱技术为中子能谱测量系统必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子能谱常规解谱流程,包括解谱模型、响应函数、解谱误差等内容;接着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中子能谱测量技术研究现状以及中子能谱解谱算法研究现状,包括比较成熟的最小二乘算法、最大熵算法等,也有新兴的神经网络算法、遗传算法等,总结了不同解谱算法的特点;接着介绍了根据不同解谱算法发展的解谱程序,对比了不同解谱算法及程序的优缺点,基于最小二乘算法开发的SAND系列程序和基于最大熵算法开发的MAXED程序是解谱功能强大、使用最广泛的程序;最后梳理了中子能谱解谱方法的发展脉络,总结了国内和国外研究的区别,未来开发包含多种解谱方法的综合性解谱程序具备较强的应用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
在核科学技术及其放射防护领域中必须科学严谨地较真厘清若干基本概念
郑钧正
辐射防护 2022, 42 (
5
): 381-394.
摘要
(
127
)
PDF
(3565KB)(
120
)
可视化
核科学技术不断在各领域与各行业日益广泛普及应用,乃20世纪以来最杰出的科技成就之一。面对这涉及面与影响面很广,同时又必须有效防范及控制可能带来的电离辐射风险问题,必然备受社会各界与广大公众的高度关注。因此,坚持恪守科学严谨精神,准确地诠释基本概念与传播核科学技术及相关放射防护知识凸显非常重要。此文列举8个颇常见的容易混淆及模糊问题进行剖析评述,藉以呼吁科学严谨地对相关基本概念进行较真厘清,从而促进核科学技术及其广泛应用更好地蓬勃发展。特着重评述的8个问题是:(1)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是完全不同类型的辐射;(2)放射防护学、放射卫生学、保健物理学的核心内涵都是研究电离辐射防护;(3)核科学技术的医学应用不等于核医学,而放射诊疗不能称为“核医疗”;(4)放射学与放射医学是各自完全不同的分支学科;(5)务必区别各不相同概念的吸收剂量、剂量当量、当量剂量与有效剂量;(6)必须注意正确运用全身的有效剂量进行放射防护评价;(7)剂量当量、当量剂量与有效剂量的单位专用名称“希沃特”不能用“西弗”;(8)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术语“频率”绝对不能用日文汉字“频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
1985年前苏联核潜艇事故及对我国潜在辐射影响评价
岳峰, 乔清党, 郭猜, 祝贺, 郭瑞萍, 郜建伟, 王瑞英, 李雯婷
辐射防护 2022, 42 (
4
): 361-367.
摘要
(
126
)
PDF
(8165KB)(
42
)
可视化
1985年8月10日,前苏联E-2级核潜艇K-431号在换料过程中发生反应堆临界爆炸燃烧事故。事故导致10名工作人员死亡。本文基于事故当时的气象资料以及对我国不利的气象等两种条件,利用HYSPLIT程序,就此次事故源项对我国的潜在辐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两种气象条件下事故对我国境内产生的最大个人有效剂量均为10
-5
mSv量级。虽然此次事故对我国的辐射影响较小,但是类似的威胁需要引起重视,相关的监测研判体系需要加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
常见双层介质材料γ射线照射量累积因子的计算与分析
李华, 魏子洋, 赵原, 刘立业, 李会, 韦加富
辐射防护 2022, 42 (
5
): 395-401.
摘要
(
95
)
PDF
(4258KB)(
65
)
可视化
使用蒙特卡罗开源程序包Geant4设计并开发了用于双层介质材料累积因子计算程序,计算并建立了核设施现场常见材料水、铁、铅和混凝土两两组合下的照射量累积因子数据库,同时选取了部分计算结果与可靠性较好的经验公式相应模拟数据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基于Geant4模拟计算的双层介质材料照射量累积因子数据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相对吻合较好,其偏差大多数在10%以内,验证了累积因子数据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此研究工作可为辐射防护相关模拟计算提供底层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
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实验的影响因素及测量方法讨论
唐桦明, 张玮亮, 罗海恩, 韩帅帅, 杨冠东, 钟瑜
辐射防护 2022, 42 (
4
): 301-306.
摘要
(
95
)
PDF
(4244KB)(
83
)
可视化
用低本底α、β测量仪,通过一系列比较实验和数据获得影响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的实验因素。按照现行国标中的标准曲线法进行实验并分析关系曲线的拟合结果;采用
241
Am和
40
K标准粉末源进行串道干扰实验;最后利用热释光测量仪分析影响样品源计数值的因素。结果表明:“质量厚度净计数率”关系曲线线性拟合结果良好,可应用在实验计算中;在测量放射性活度较高的水样时,α通道对β通道产生的串道干扰需进行修正;样品源制备完毕后,不宜立刻测量,应贮存在干燥低本底的环境中,贮存后应用红外灯干燥足够长的时间并完全冷却后进行测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
放化分离-液闪测量联合分析核电厂废树脂中的
55
Fe和
63
Ni
马莉娜, 王路生, 宋丽娟, 张辉, 戴雄新
辐射防护 2022, 42 (
4
): 280-286.
摘要
(
93
)
PDF
(2736KB)(
83
)
可视化
建立了一种核电厂放射性废离子交换树脂中
55
Fe和
63
Ni的联合分析方法。将废树脂样品经芬顿氧化消解后,先用氢氧化钠沉淀法沉淀
55
Fe和
63
Ni,再用阴离子交换树脂联合丁二酮肟沉淀对杂质离子进行分离纯化,纯化后用液体闪烁计器测量。本方法对废树脂中
60
Co、
65
Zn、
54
Mn等干扰核素的去污因子均大于10
3
。本方法对
55
Fe和
63
Ni的平均化学回收率分别为86%和90%,对废树脂中
55
Fe和
63
Ni的检测限分别为5.7 Bq/g、6.8 Bq/g。用加标样品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预期值和测量值的偏差小于±10%。实验测得某核电厂一组一回路实际废树脂样品中
55
Fe和
63
Ni的平均活度浓度分别为(76.2±1.4)kBq/g和(120.0±5.1)kBq/g。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
我国与核能署合作的回顾与展望
李金凤, 曾超, 萧黎黎, 李雪峰, 任丽霞, 张庆华, 王丽姣
辐射防护 2022, 42 (
6
): 505-517.
摘要
(
90
)
PDF
(9918KB)(
54
)
可视化
作为核领域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署通过其多项核能或核安全国际多边合作机制,促进各国在各类民用核技术和政策的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推动先进核能技术的开发,为政府在能源与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提供建议。我国自2002年起参加核能署的活动,参与制定相关技术文件和发展战略,提升核领域全球治理水平。本文系统梳理了过去20年中国与核能署的合作情况,特别是在核安全、放射性废物管理、退役和遗留场址管理、辐射防护、核法律、第四代核能系统等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和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
γ能谱分析中土壤探测效率与密度相关性计算分析
刘庆云, 胡翔, 马国学, 冯月, 李立凡, 韩巧叶
辐射防护 2022, 42 (
4
): 312-316.
摘要
(
88
)
PDF
(2585KB)(
53
)
可视化
γ能谱分析中不同能量探测效率的准确校准是影响测量结果准确度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国产无源效率计算软件Gammacalib对几种不同密度的土壤样品建模,计算相应的探测效率,与标准源实验测量的探测效率比较,验证无源效率计算的准确性。根据无源效率计算结果,分析相应探测效率与土壤密度的相关性,得到
ε~ρ
回归方程。对于土壤标准源,有源效率与无源效率之间的相对偏差在-7.6%~8.1%之间,效率与密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938~0.992之间。国产无源效率软件Gammacalib探测效率计算结果与标准源实验测量结果相对偏差可接受,可满足日常辐射环境实验室样品测量和核事故应急监测要求,
ε~ρ
回归方程的适用性良好,可为环境土壤样品的密度差异效率修正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
动态γ辐射场中的气溶胶监测系统优化设计
商洁, 陈吉宏, 马弢, 杨屹, 李建伟, 张艳婷, 畅翔
辐射防护 2022, 42 (
4
): 287-294.
摘要
(
85
)
PDF
(3763KB)(
52
)
可视化
为满足核电站及应急监测环境中具有动态强γ本底的α、β放射性气溶胶在线监测的需求,本文结合该监测场景的源项特点,对表面钝化的离子注入型(PIPS)半导体探测器晶体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使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探测系统结构优化后的集成双PIPS探测器,进行了角度响应模拟。为满足大角度范围更为优异的角度响应相对标准偏差指标(根据现场工作及实验总结要求小于15%),对集成双PIPS探测器探测系统(包括:探筒、走纸部分及气溶胶输运管路)结构进行了优化,并将整个探测系统置于立体设备处。将改进后的设备分别置于
60
Co 和
137
Cs 参考辐射场中,进行了线性、能量和角度响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经优化设计的集成双探测器结构在角度、能量及线性响应方面的性能更优异;(2)整机组件材料的结构及密度的各向异性可仅通过对探测系统局部的结构优化,实现角度响应不大于5%,从而避免对整机进行改造。最终将优化后的设备置于空气比释动能为10 μGy/h的
137
Cs 参考辐射场中运行,测量结果表明:经γ补偿及天然氡、钍子体扣除后,α气溶胶的探测限小于0.03 Bq/cm
3
,β气溶胶的探测限小于0.4 Bq/cm
3
,且在长期稳定运行中未出现误报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
稳定层结条件下建筑物体对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史学峰, 郭栋鹏, 李云鹏, 姚仁太
辐射防护 2022, 42 (
4
): 317-325.
摘要
(
76
)
PDF
(11419KB)(
109
)
可视化
采用RNG
k-ε
湍流模型模拟不同理查森数(
Ri
b
)下立方体建筑物对流场结构的影响,并与相应的风洞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CFD对归一化风速的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较好吻合;随着
Ri
b
的增大气流运动逐渐受浮力驱动,建筑物背风面的空腔区逐渐减小,特别是
Ri
b
≥ 0.82时,浮力对流场的恢复起主导作用。
Ri
b
=0.21附近,流场结构从湍流对流场结构起主导作用转化成与层流类似,建筑物顶部的高归一化湍流动能(
k/u
H
2
)区域随着回流区的消失而消失。随着下风向距离的增加,不同
Ri
b
对流场结构与
k/u
H
2
的影响逐渐显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
电离辐射诱发癌症的线性无阈模型研究动态
刘晓明, 武晓燕, 马跃峰, 张艳娜, 薛向明, 古晓娜, 战景明, 刘占旗, 边林秀
辐射防护 2022, 42 (
6
): 518-524.
摘要
(
73
)
PDF
(1650KB)(
53
)
可视化
电离辐射诱发癌症的线性无阈模型(LNT)是国际社会核与辐射防护监管的基础及依据。然而,近年来,LNT风险模型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质疑,且认为基于LNT的法规体系给社会带来了过度的成本。本文通过对近期国际社会有关LNT文献研读,以探讨LNT发展动向及进一步研究方向,为国内相关领域工作开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
俄罗斯核应急管理体制和技术支持体系分析
孙志刚
辐射防护 2022, 42 (
5
): 481-490.
摘要
(
72
)
PDF
(10700KB)(
213
)
可视化
俄罗斯是核能应用强国,在核能稳步发展的同时,逐步建立了体系完备、功能完整、运转高效的国家核应急系统,并实现了核应急管理体制与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有机结合,采用的是垂直管理模式,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俄罗斯核应急管理体制,然后分析了俄罗斯核应急技术支持体系,最后从应急管理机制、突发事件的预警与监测、信息与资源共享、技术体系能力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对我国核应急响应技术能力建设与发展的若干启示与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航空机组人员辐射剂量评估
邬仁耀, 耿长冉, 田锋, 刘缓, 汤晓斌
辐射防护 2022, 42 (
5
): 442-449.
摘要
(
72
)
PDF
(6558KB)(
49
)
可视化
采用辐射仿真人体面元模型和数字化飞机模型,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开展了航空机组人员的航空辐射剂量研究。选取昆明至北京航线为例,评估了航空机组人员在该航线飞行时受到的航空辐射有效剂量率,分析了人体参数对航空辐射有效剂量率的影响,并探索了航线参数变化时机组人员受到的航空辐射有效剂量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机组人员在昆明至北京航线受到的航空辐射有效剂量率为2.114 μSv/h,基于中国人参考生理特征的体模和高加索人体参数体模的有效剂量率评估结果差异为25.3%;航线参数中航线的高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14 km飞行高度的航空辐射有效剂量率达到10 km高度时的1.8倍,同时,航线纬度升高时,机组人员受到的航空辐射有效剂量率也会产生显著的提升。该研究对航空机组人员的辐射剂量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5.
低剂量辐射线性无阈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郑国峰, 商雨峣, 徐海峰
辐射防护 2022, 42 (
6
): 525-531.
摘要
(
72
)
PDF
(1220KB)(
41
)
可视化
出于辐射防护目的,通常假定辐射诱发癌症的总危险是随着剂量呈线性无阈(Linear Non Threshold,LNT)增加。然而,现有流行病调查结果不能完全支持验证LNT,同时低剂量辐射生物效应研究发现了新的不利于LNT模型的成果,且现有的资料并不排除有阈值存在,剂量响应关系的变化依赖于所论及癌症的类型、剂量、剂量率、辐射的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受照个体的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以及其他因素。尽管不排除其他剂量响应关系的存在,低水平辐射致癌效应的分析中没有其他模型比LNT模型更能被业界广泛接受。在新理论、新模型产生前,遵循现有理论和LNT模型评估辐射危害仍然是目前最科学的态度,同时也是最有利于辐射防护的方法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
海洋核动力平台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要求研究
黄彦君, 上官志洪, 徐月平, 张晓峰
辐射防护 2022, 42 (
5
): 402-410.
摘要
(
70
)
PDF
(2032KB)(
53
)
可视化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海洋核动力平台的建设,但是在其流出物监测和辐射环境监测方面尚无技术规范,为未来海洋核动力平台的辐射环境监督管理带来挑战。本文基于海洋核动力平台建设和运行的特点,参考我国现有相关法规标准要求,探讨海洋核动力平台流出物监测和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设计的基本思路,同时也为今后海洋核动力平台辐射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7.
乳腺癌筛查中乳腺X射线摄影两种标准体位及乳腺压迫厚度与平均腺体剂量的关系
李玲玲, 钱银锋, 王弢, 李丽
辐射防护 2022, 42 (
5
): 495-500.
摘要
(
70
)
PDF
(2657KB)(
32
)
可视化
为了使乳腺X射线摄影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达到最优化,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在我院行乳腺X射线摄影和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取得病理结果的患者共132人、139个病灶,比较乳腺头尾位(craniocaudal view,CC)、内外侧斜位(medial lateral oblique view,MLO)、乳腺压迫厚度、乳腺密度与被检者接受的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 glandular dose,
AGD
)的关系及两种体位上病灶检出情况。结果显示:(1)乳腺压迫厚度及乳腺密度都是
AGD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呈正相关,且乳腺压迫厚度对AGD的
影响比乳腺密度大;(2)曝光参数管电压及管电流随着乳腺压迫厚度的增加有增加趋势,致使
AGD
增大;(3)同一乳腺CC及MLO的压迫厚度及
AGD
未发现特定规律,但均数±标准差CC位(2.49±0.84)>MLO位(2.27±0.81),且MLO比CC更易显示病灶。只拍摄乳腺MLO联合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很大优势,不仅保证了诊断需要,更降低了被检者的
AGD
值,且被检者乳腺压迫厚度及乳腺密度越大,
AGD
降低越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8.
福清核电厂应急管理体系的经验和实践
金莉, 顾健, 黄鸿
辐射防护 2022, 42 (
5
): 473-480.
摘要
(
68
)
PDF
(2877KB)(
33
)
可视化
基于核电厂应急管理体系能力建设的现状与所面临的挑战,福清核电构建了以“一个基准点、两条主线、以点带面、全员参与”的核应急管理体系。在管理体系的能力建设中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为进一步完善核电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9.
ICRU 95号报告:外照射实用量及其对剂量学的影响
Hans Menzel, Thomas Otto
辐射防护 2023, 43 (
1
): 11-16.
摘要
(
64
)
PDF
(2752KB)(
40
)
可视化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提出了“防护量”这一概念。最常用的防护量,即有效剂量
E
,用于设定照射限值,并在实用辐射防护中使用,以实现最优化原则。然而,有效剂量不是一个可测量的量,基于此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为外照射的剂量测定提出了一个可测量的量,即实用量,用于估计有效剂量。目前使用的实用量定义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核工业是职业辐射防护的主要关注点。当前,在其他辐射领域,特别是高能辐射,实用量的不足之处变得很明显:可能高估或低估有效剂量。因此,ICRU和ICRP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为外照射的剂量测定提出了新的实用量,以克服上述缺点。实用量的新定义与防护量(包括有效剂量)的定义更具相关性,特别是使用了相同的仿真体模。当前提出的实用量通过缩小防护量与实用量之间的定义差异简化了辐射防护量体系,并从整体上改进了对有效剂量的估计。本文讨论了提出的新实用量对实际剂量测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0.
宁德核电厂周围环境空气中
14
C的监测与评价
林明贵
辐射防护 2022, 42 (
5
): 418-424.
摘要
(
62
)
PDF
(4132KB)(
60
)
可视化
开展环境空气中
14
C的监测是核电厂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的重要内容。本文给出了宁德核电厂周围环境空气中
14
C的取样与监测方法,分析了2013—2021年间监测结果变化及趋势,对比分析了运行前辐射本底调查结果、对照点监测结果及国内外其他核电厂的监测结果,并与宁德核电厂气态流出物排放量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分析表明,核电厂周围各监测点位空气中
14
C的比活度均值范围为0.229~0.230 Bq/g(碳),其中距离厂址最近的牛郎岗监测点的结果可能受到核电厂排放的影响。分析了
14
C比活度的年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牛郎岗监测点外,
14
C的比活度一般在7—9月相对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1.
高纯锗能谱仪
125
I核素点源和体源绝对活度测量方法研究
张磊
辐射防护 2022, 42 (
6
): 556-562.
摘要
(
60
)
PDF
(2301KB)(
46
)
可视化
通过
125
I核素X射线和γ射线的符合相加特性,推导出了仅包含全能峰(27.3、35.5、31.2 keV)净计数率、符合峰(58.5、66.7 keV)净计数率和总谱净计数率的
125
I活度计算公式,并通过宽能型和N型高纯锗谱仪分别对点源、活性炭盒源和液体源进行了验证。点源到探测器距离不大于5 cm测量时,绝对活度公式计算结果和参考值的相对偏差在±1.2%以内;活性炭盒对
125
I核素的自吸收效应可以忽略,绝对活度计算公式不受
125
I核素分布形式的影响,活性炭盒源正反面测量的相对偏差均在±1.4%以内;体积小于40 mL液体源的测量结果和参考值的相对偏差在±2.6%以内,液体源在测量时,样品高度不宜过高,以减少自吸收效应对符合相加峰的减弱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不依赖标准物质和核素参数的情况下,推导的绝对活度计算公式可用于
125
I核素放射性活度的精确测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2.
部队核应急仿真模拟训练系统开发有关工作探讨
袁伟, 王刚, 李藐, 李霄, 陈显波
辐射防护 2022, 42 (
6
): 625-629.
摘要
(
60
)
PDF
(2704KB)(
33
)
可视化
针对现阶段部队核应急训练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阐明新形势下开发核应急仿真模拟训练系统的必要性和模式,并详细介绍该系统建设的主体思路、基本考虑、主要目标、总体结构以及分系统功能设计,以期为提升部队各级核应急力量处置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3.
丹东地区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本底值调查研究
郑存德, 刘清宽, 董国超, 孙宇
辐射防护 2022, 42 (
6
): 579-584.
摘要
(
58
)
PDF
(3767KB)(
36
)
可视化
为明确丹东地区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
226
Ra、
232
Th、
40
K的本底值,以丹东地区代表性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RMS 4096-USB数字化低本底多道r能谱仪测定其0~10 cm土层
226
Ra、
232
Th、
40
K放射性活度浓度,并用内梅罗综合评价法对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丹东地区0~10 cm土层土壤
226
Ra、
232
Th、
40
K的平均放射性活度浓度分别为100.12 Bq·kg
-1
、11.84 Bq·kg
-1
、688.65 Bq·kg
-1
,内梅罗综合指数分别为3.17、0.35、1.07,与辽宁省均值比较,丹东
226
Ra含量特高,
232
Th微量,
40
K偏高,处于全国测定结果范围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4.
基于数字化多道谱仪的能谱计数率修正方法
陈宸, 吴桓
辐射防护 2023, 43 (
1
): 31-37.
摘要
(
56
)
PDF
(2339KB)(
30
)
可视化
受死时间影响,数字化多道谱仪(DMCA)γ能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计数率损失,给后续的γ能谱分析带来一定的误差,因此必须对产生计数率损失的γ能谱进行修正。在数字化多道谱仪死时间模型的基础上利用Lambert W函数建立真实计数率关于实测计数率的闭式解;给出DMCA系统计数率限值的定义与快成形通道死时间最优阈值的理论计算,并结合快成形通道检测出的有用脉冲信号作为计数率修正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γ能谱计数率修正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克服因高计数率造成γ能谱计数率损失的不利影响;在输入DMCA系统(采用LaBr
3
(Ce)探测器)的计数率小于1.8 Mcps的范围内使修正后的特征峰净计数率的相对固有误差控制在9%以内,并且特征峰净计数率与剂量率的线性相关系数在0.995以上,拓宽了数字化多道谱仪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5.
一种纵、横向视野不同的编码孔径伽玛相机的方法论述与模拟验证
李岩, 刘立业, 曹勤剑, 赵原, 夏三强, 董佳杰
辐射防护 2022, 42 (
6
): 548-555.
摘要
(
54
)
PDF
(8789KB)(
30
)
可视化
对基于M-M编码方式的编码孔径成像系统的方法进行了论述,通过蒙特卡罗软件MCNP对基于M-M编码方式的成像系统建立模型。使用不同能量的放射源在不同的位置,对不同厚度的编码准直器进行照射,并对所获得的重建图像SNR进行了分析与说明,确定了最佳的码板厚度为10 mm。随后模拟了基于最佳码板参数的成像系统对单点源、多点源以及形状源的响应,其中单点源的重建图像SNR达到40.36,成像系统也成功重建出了形状源的形状,且背景都没有波动的旁瓣。以上结果证明M-M编码方式优异的性能,具备替代MURA或者URA在特殊场景的应用潜力。可为后续的基于M-M编码方式的编码孔径伽玛相机的研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6.
驻极体法在铀尾矿库氡析出率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王攀, 曾志伟, 孙雪云, 唐林军, 胡鹏华, 张辉
辐射防护 2022, 42 (
4
): 295-300.
摘要
(
53
)
PDF
(7852KB)(
15
)
可视化
氡析出率的测量对于我国铀矿冶设施退役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是评价铀尾矿库防氡覆盖治理效果的关键环节。针对我国铀尾矿库氡析出率调查工作量大、仪器测量周期长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驻极体的氡析出率技术方法,缩短氡析出率测量时间,以此增加每日布置测量点位的频次,实现对广域铀矿冶场所氡析出率的快速调查。实验室校准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装置可靠、方法可行、结果可信,在氡析出率测量点位数量相同条件下,驻极体法测量耗时是RAD7测量耗时的2/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7.
某放射性废金属熔炼炉接受式排风罩优化研究
吴庆东, 张贻良, 曾灌, 薛向明, 古晓娜, 段宇建, 刘沛瑶, 战景明
辐射防护 2022, 42 (
4
): 326-332.
摘要
(
53
)
PDF
(5044KB)(
32
)
可视化
为有效收集核设施废金属在回炉熔炼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气溶胶,选取某放射性废金属熔炼炉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不同高度、不同罩口尺寸、干扰风等因素对排风罩的影响。结果表明熔炼炉口直径为0.5 m、0.3 m/s的横风、排风罩高度为1.5 m,优化后直径
D
=1.4 m的圆形罩,可以有效排除熔炼炉产生的放射性气溶胶。使用CFD数值模拟方法优化后的排风罩与理论计算设计相比,排风罩直径减少了0.84 m,风量减少了0.616 m
3
/s,可为熔炼炉排风罩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8.
中英文目录
辐射防护 2022, 42 (
5
): 0-0.
摘要
(
52
)
PDF
(206KB)(
67
)
可视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9.
华龙一号操作干预水平研究
刘蕴, 龙亮, 邢继, 崔浩, 黄树明, 薛娜, 邱林
辐射防护 2022, 42 (
5
): 460-466.
摘要
(
52
)
PDF
(3990KB)(
27
)
可视化
操作干预水平(
OIL
)的制定是核动力厂应急准备的重要内容。为使华龙一号核电机型符合国际核应急管理的先进规范,基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最新的
OIL
分类和制定方法,采用华龙一号核电机型二级概率安全分析(PSA)严重事故源项,开展
OIL
的制定研究,分析IAEA
OIL
默认值对华龙一号的适用性。结果显示:华龙一号二级PSA事故在停堆前10天内的
OIL2
γ值低至60 μSv/h,是IAEA默认值的3/5;其余
OIL
类别的计算值均能被IAEA默认值所包络。对华龙一号核电机型,建议停堆前10天的
OIL2
γ设定值不大于60 μSv/h,
OIL4
γ设定值依据厂址放射性自然本底和监测仪表性质取1~4 μSv/h,其余
OIL
可取为IAEA默认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0.
预制裂隙下铀尾矿库土质覆盖层氡析出实验研究
汪弘, 何润程, 刘永, 洪昌寿, 李向阳, 罗梦柯, 王建敏
辐射防护 2022, 42 (
6
): 603-610.
摘要
(
52
)
PDF
(12823KB)(
8
)
可视化
针对铀尾矿库滩面覆盖层裂隙氡析出问题,通过自制试验装置开展铀尾矿库滩面裂隙氡析出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裂隙参数(深度、数量和倾角)对覆盖层氡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氡的析出主要受孔隙-裂隙运移路径的影响,氡析出率与裂隙深度呈线性正相关;滩面裂隙倾角增大最短孔隙运移距离缩短,滩面氡析出增加,倾斜角60°较45°时的氡析出率增长0.164 Bq·m
-2
·s
-1
;孔隙-裂隙路径对滩面氡析出存在影响边界,裂隙影响区域重叠后,氡析出增加量大幅减少;引入最短孔隙路径占比
ζ
,最短孔隙路径占比
ζ
与氡析出率
J
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尾矿库滩面覆土的控氡治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1.
实施ICRP建议的主要挑战:近期和未来的发展
Thierry Schneider
辐射防护 2023, 43 (
1
): 1-10.
摘要
(
52
)
PDF
(2745KB)(
34
)
可视化
自2007年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发布一般性建议以来,在解决将这些建议付诸实践所面临的挑战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值得注意的是,为放射防护管理而提出三类照射情况后(即,计划照射、现存照射及应急照射),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它们在几个领域的应用,如涉及天然放射性物质的工业领域以及核事故发生后的应急与恢复领域。本文着重介绍了最近一些出版物提出的以及持续开展的工作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重点围绕与放射防护体系伦理基础有关的研究进展、放射防护体系在管理现存照射情况中的应用以及环境放射防护与ICRP防护体系的融合。最后,本文介绍了2022年ICRP成立的与放射防护体系应用相关的新工作组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2.
应用CFD方法研究雷诺数对烟囱气体混合均匀性影响
郑金阁, 程卫亚, 郭浩城, 刘伟富, 王晨潇, 郝桂珍, 赵宇伦, 陈凌
辐射防护 2022, 42 (
5
): 411-417.
摘要
(
51
)
PDF
(4548KB)(
30
)
可视化
为研究各种流态下核设施烟囱内气体混合均匀性情况,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建立了仿真模型,主烟囱内雷诺数范围800~70 000。仿真结果表明:雷诺数变化对于主烟道风速分布有重要影响;8倍水力直径以下,随监测截面升高,风速分布将更为均匀,8倍水力直径以上,一定程度内增强湍流,可提高风速分布均匀性,流态处于完全湍流后,继续提高雷诺数对风速的分布均匀性无益;对于示踪气体,各监测截面均达到了较充分的混合,管道内雷诺数低于29 000时,其在各截面上的混合均匀性伴随雷诺数升高有细微的降低,雷诺数超过29 000后混合均匀性变化不再显著。对比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风速及示踪气体浓度仿真结果与试验测量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3.
肺密度变化对组织吸收剂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肖杨, 黄顺平, 李恒, 吴艳, 李进, 刘宏, 陈晓琳
辐射防护 2022, 42 (
4
): 354-360.
摘要
(
51
)
PDF
(4950KB)(
30
)
可视化
为探究由呼吸运动引起的肺组织物理特性变化对肺组织及肿瘤组织吸收剂量的影响,基于蒙特卡罗方法进行模拟计算,使用EGSnrc(electron gamma shower software toolkit)程序将收集的不同密度肺组织数据转换成对应模体材料,建立不同呼吸状态下的组织模型,计算在不同射野照射下的百分深度剂量与离轴比差异,并探讨对目前常见照射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射野越小不同呼吸状态下组织吸收剂量差异越明显,在10 cm×10 cm射野下肺组织模体吸收剂量无明显差异,肿瘤模体吸收剂量最大降低3.86%;当射野小于5 cm×5 cm时上游肺组织模体吸收剂量随深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1 cm×1 cm时肺组织体膜吸收剂量差异最大达46.87%,肿瘤模体吸收剂量在1 cm×1 cm时差异最大达6.97%。同时在小野照射下低密度组织中存在明显的电子不平衡现象。在三维适形技术下呼吸运动引发的组织剂量差异小于调强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呼吸门控技术下临床医生可结合TPS(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算法在吸气末进行靶区勾画,可降低正常肺组织剂量同时提高靶区剂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4.
四川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放射源自动抓取与安防联动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唐辉, 徐彬, 王艳, 邓晓钦, 谷洪
辐射防护 2022, 42 (
6
): 611-617.
摘要
(
51
)
PDF
(2953KB)(
24
)
可视化
以实现四川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自动化抓取、提高安防水平为目的,开展了城市放射性废物库放射源自动抓取系统和安防联动系统的设计及开发。通过设计放射源装卸系统和自动抓取软件系统,并将其与废物库剂量监测系统、射频系统、车辆通道监测系统等进行联锁,实现了放射性废物库放射源自动存取和安全联动管理功能,达到了有效减少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提高废物库安全防范水平的效果。验证了放射源自动抓取系统及库房安全联动技术的可行性,为放射性废物的贮存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为核技术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5.
3 m
3
天然六氟化铀运输货包满载及卸载后的辐射水平分析
庄大杰, 龚道坤, 连一仁, 陈磊, 王智鹏, 王鹏毅, 孙树堂, 孙洪超, 李国强, 张建岗
辐射防护 2022, 42 (
4
): 333-338.
摘要
(
50
)
PDF
(3252KB)(
37
)
可视化
对运输天然UF
6
原料的3 m
3
运输容器在满载和卸料后容器内部的辐射源项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计算两种状态下容器表面及1 m处辐射水平,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容器外部辐射主要来源于
234m
Pa、
234
Pa和
235
U的γ辐射;满载时,容器外部辐射水平随时间增加而增加,至3个月时基本达到稳定;卸料后,残料容器中由于衰变子体
234
Th、
234m
Pa和
234
Pa的大量残留,且缺少UF
6
的自屏蔽作用,容器外部辐射水平高于满载状态,在卸料后2个月,残料容器表面最大辐射水平从167.5 μSv·h
-1
降到30.3 μSv·h
-1
。对卸料后约2个月的两个3 m
3
运输容器表面辐射水平进行测量,测得最大辐射水平分别为31.3 μSv·h
-1
和28.1 μSv·h
-1
,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鉴于天然UF
6
运输活动频繁,运输量大,因而在残料容器返厂运输活动中的辐射防护不容忽视,可通过增加残料容器空置时间、远距离操作和减少操作时间来减少工作人员遭受的照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6.
基于LaBr
3
(Ce)晶体耦合SiPM阵列的可变角分辨率伽玛相机的设计与研制
石伯轩, 李岩, 曹勤剑, 赵原, 夏三强, 王崇扬, 刘立业
辐射防护 2023, 43 (
1
): 38-46.
摘要
(
50
)
PDF
(9514KB)(
28
)
可视化
编码孔径成像技术由于探测效率高、信噪比高、角分辨率好、成像质量稳定可靠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核安全、核设施的去污及退役的测量、核医学等领域。建立通过改变编码准直器和探测器之间距离进而实现可变角分辨的伽玛成像系统。整个成像系统主要由编码准直器、位置灵敏探测(position sensitive detector,PSD)、数据采集卡以及图像重建系统组成。该成像系统的编码准直器采用修正均匀冗余阵列(modified uniformly redundant array,MURA)编码方式,为了保障对较高能量射线的探测能力,编码准直器的材料采用含钨量90%的钨铜合金,PSD通过LaBr
3
(Ce)晶体耦合SiPM阵列组成,重建算法采用的是直接互卷积算法,快速高效。测试结果显示,整个位置灵敏探测器的平均能量分辨率为4.96%(662 keV);该辐射成像系统可以准确地对Am-241、Cs-137、Co-60进行清晰成像,并通过改变编码准直器和探测器之间的距离成功分辨出两个Cs-137点源的位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7.
辐射和热同时作用对膨润土物理化学性质和微观结构影响的初步研究
胡波, 刘伟, 杨仲田
辐射防护 2022, 42 (
4
): 345-353.
摘要
(
49
)
PDF
(6852KB)(
19
)
可视化
为了研究γ辐射和热同时作用对膨润土的影响,以高庙子改性钠基膨润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90 ℃热作用下、不同剂量率和不同累积剂量的γ辐射老化试验。结果表明:γ辐射和90 ℃热同时作用引起了膨润土物理化学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在老化作用后,膨润土的吸水率、pH值、阳离子交换容量、层荷以及蒙脱石001晶面方向的微晶尺寸均减小,比参考样分别降低了(最大减幅)18.4%、7.8%、3.4%、2.9%和15.6%,且表现出剂量率效应;老化作用对膨润土的矿物成分及含量影响较小。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工程屏障设计和安全评价中,应考虑膨润土性质变化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8.
安全壳过滤排放系统文丘里洗涤器除碘性能分析
王稹, 张计荣, 白东进, 缪骐远, 李永国, 任宏正, 王佳, 张渊, 丘丹圭, 侯建荣
辐射防护 2022, 42 (
6
): 598-602.
摘要
(
48
)
PDF
(3282KB)(
32
)
可视化
本文通过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方法,对文丘里洗涤器运行工况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入口气相流速、系统压力的改变对引射量的影响,并与实验方法结合,探讨文丘里洗涤器引射能力对除碘效率的影响,并对某核电厂安全壳过滤排放系统排放工况提出指导性建议。结果表明:提高入口气相流速可提升引射量,且引射量呈现近似线性增长关系,同时吸液管内外侧压差呈现近似抛物线规律,系统除碘效率在初始阶段与引射量的增长趋势保持一致,随后在引射量达到一定水平后趋于稳定。为保证较高除碘效率,系统排放风量应保持在3 300 m
3
/h以上;在0.1~0.5 MPa系统压力范围内,除碘效率均可保持在较高水平,压力增大有助于引射量提升,并且在高流量区提高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9.
典型贵金属元素在玻璃固化体中的溶解度及其对玻璃性质的影响
卢嘉炜, 林鹏, 李丽丽, 赵星, 王怡, 翁汉钦, 林铭章
辐射防护 2023, 43 (
1
): 17-30.
摘要
(
48
)
PDF
(4667KB)(
42
)
可视化
本文主要针对高放废液中贵金属(PGMs)的含量、存在形态,玻璃固化体中PGMs的溶解度、存在形态、颗粒大小等化学行为进行归纳,同时针对玻璃固化过程中PGMs对玻璃性质(流变、粘度、热导、电阻)的影响进行总结。该文为研究典型贵金属元素在玻璃中的溶解度及其变化规律、典型贵金属元素在玻璃中的化学行为及沉淀机理以及典型贵金属元素对玻璃性质的影响研究提供调研基础,可为我国玻璃固化技术的研发提供前期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0.
宁边5MWe石墨堆核事故跨国紧急情况分析
于红, 刘汀, 程诗思, 李兰
辐射防护 2022, 42 (
5
): 491-494.
摘要
(
47
)
PDF
(2836KB)(
21
)
可视化
朝鲜宁边地区有1座正在运行的5 MWe石墨反应堆。如果发生核事故,我国可能因放射性环境释放影响不得不采取应急响应行动,因此需要作出适当的应急准备。基于有限信息,从国际应急计划区和距离、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跨国应急实践两方面分析了宁边5 MWe石墨堆核事故跨国紧急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领土不太可能在宁边5 MWe石墨堆应急计划区和应急距离以内;我国对其核事故跨国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重点是当地食品和贸易限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1.
一种核空气净化系统吸附剂取样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汪明文, 梁飞, 马途途, 邱继林, 王琪, 李鸿飞, 徐洋洋
辐射防护 2022, 42 (
4
): 307-311.
摘要
(
46
)
PDF
(2975KB)(
30
)
可视化
设计了一种用于核电厂通风净化系统吸附剂的取样装置,该装置可提供与净化系统内碘吸附剂具有同样运行历史的浸渍活性炭碘吸附剂样品以方便进行定期监督试验。相关验证试验结果表明:6个取样样杯之间的压差非常接近,且流速均在吸附剂流速的±10%之内,因此可以确保6个样杯内的活性炭样品具有相同的与运行气体的接触特性,从而具有同样的代表性;通过6个取样样杯的风速与通过系统主体的风速一致,因而保证了取样样杯里的吸附剂与系统主体的吸附剂具有相同的与空气接触特性;加装取样装置对净化系统的运行没有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2.
青岛市医疗机构X射线诊断设备及检查频率调查
张秀云, 刘洁, 刘珍友, 车紫荆, 崔新建
辐射防护 2022, 42 (
6
): 630-636.
摘要
(
46
)
PDF
(1328KB)(
17
)
可视化
为了解青岛市X射线诊断资源情况,对全市所有开展X射线诊疗活动的230家医疗机构(不含牙科诊所)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时间为2020年4月1日到2021年3月31日。结果显示,三级医院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最多,占全市所有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的61.71%;未评级医院最少,仅有5.53%。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男女性别比1.59∶1。全市各类X射线诊断设备921台,其中DR和CT最多,分别占所有X射线诊断设备的33.44%和22.69%。三级医院拥有全市各类X射线诊断设备的40.28%,平均16.13台/医院。全市X射线诊断频率688.24/千人口,CT占所有X射线诊断频率的52.65%。青岛市三级医院在X射线诊断人员和设备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在所有X射线诊断检查频率中,CT占比最高,应注意加强工作中的辐射防护,减少集体有效剂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3.
核电厂气态流出物监测样品分析中的核素衰变校正应用探讨
尹旺明, 尤成懋, 梅翔杰, 周克波
辐射防护 2023, 43 (
1
): 55-63.
摘要
(
46
)
PDF
(1977KB)(
33
)
可视化
在放射性样品分析工作中,样品测量阶段、闲置阶段、采样阶段都涉及到核素衰变校正。根据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阐明了这三种类型的衰变校正方法原理及其系数的计算。针对核电厂气态流出物中短半衰期的放射性惰性气体和碘核素的监测分析工作,研究了对监测样品分析结果进行衰变校正的必要性。基于实验测量结果,探讨了衰变校正对γ能谱分析法中核素的活度浓度探测下限的影响。介绍并分析了核电厂气态流出物监测样品分析工作中的衰变校正方案,对于短半衰期放射性惰性气体和碘核素,采用合理保守的衰变校正方案,可减少监测分析中的偏差,同时又可保证统计排放量的偏保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4.
基于操作层面的核事故现场医学应急处置流程优化探讨
赵红俊, 王芳, 卢志娟, 焦玲
辐射防护 2022, 42 (
6
): 618-624.
摘要
(
44
)
PDF
(1214KB)(
27
)
可视化
通过对比国内外核应急相关标准,结合国际重大核事故医学应急处置经验及国内核应急演练经验,分析我国核事故医学应急现场处置现状,并重点就严重核事故现场医学救援过程中“辐射防护、伤员分类、去污洗消、心理干预”等方面分析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操作层面的流程优化建议,以助于提升核应急专业救援队伍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5.
反应堆压力容器退役包装屏蔽方案初探
陈杏子, 王旭宏, 吕涛, 康宝伟, 王馨, 夏加国
辐射防护 2022, 42 (
5
): 450-453.
摘要
(
43
)
PDF
(1143KB)(
23
)
可视化
为保证核电反应堆压力容器安全退役,本文以国内最早运行的秦山一期反应堆压力容器源项为参考,模拟设计保持压力容器完整和切割压力容器两种包装屏蔽方案,通过估算两种方案下废物体积、包装成本、运输及处置成本,对比分析发现切割压力容器方案更佳。研究成果可为核电站退役工作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6.
中英文目录
辐射防护 2022, 42 (
4
): 0-0.
摘要
(
42
)
PDF
(201KB)(
42
)
可视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7.
用于乏燃料组件上下端部活化源项分析的截面库研究
张丽莹, 曹良志, 王晓霞, 高桂玲
辐射防护 2022, 42 (
4
): 339-344.
摘要
(
42
)
PDF
(1199KB)(
25
)
可视化
基于乏燃料组件上下端部活化源项精细化分析的需求,自制精细化问题相关截面库,并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不同截面库应用特点:活性区截面库和热中子截面库应用于活化源项计算时均存在较大的计算误差;组合截面库对共振群和快群截面的处理偏保守,当程序应用于上下端头活化源项计算时,分析结果偏保守;基于问题相关中子能谱自制的反应截面更加接近真实情况,基于此的计算结果也最接近真实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8.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布有关福岛核电站准备排放废水的第一份报告
辐射防护 2022, 42 (
4
): 360-360.
摘要
(
42
)
PDF
(535KB)(
36
)
可视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9.
常见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跟踪评价结果——放射卫生监督人员
马娅, 侯殿俊, 毛雪松, 刘伟, 王宪凯
辐射防护 2022, 42 (
6
): 540-547.
摘要
(
42
)
PDF
(2719KB)(
18
)
可视化
依据 WS/T 536—2017《卫生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指南》,通过问卷调查我国7个省的337名放射卫生监督人员对现行的5个常见放射性疾病的诊断标准的掌握、理解和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放射卫生监督人员对常见放射性疾病的诊断标准知晓、熟悉、理解和应用程度有待提高,仅47.5%(160)的放射卫生监督人员知道全部5个放射病诊断标准,18.4%(62)的放射卫生监督人员仅知道其中的一项标准。60%的人员接受过《职业性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的培训或宣贯,而《职业性放射性白内障的诊断》标准仅4%的人员接受过培训或宣贯;接近60%的被调查人员在执行卫生监督工作中应用到各项常用诊断标准,但引用频次大多为一年一次;92%以上的被调查监督人员认为各项诊断标准条款与现行国家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协调一致;各项标准均有低于20%的被调查人员认为不可行;超过50%的监督机构无职业病诊断标准专项管理配套经费;仅198(58.75%)名被调查人员的监督机构对诊断机构进行了质量管理专项监督;主观性问题调查中,仅不到20%的被调查人员给出了调查意见。应加强对放射卫生监督人员诊断标准宣贯和培训力度,提高放射卫生监督人员对标准的应用能力。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放射诊断机构的专项监督工作,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0.
无人机应急辐射监测
辐射防护 2022, 42 (
6
): 636-636.
摘要
(
42
)
PDF
(635KB)(
39
)
可视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