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中国成年参考人体模内照射剂量转换系数计算
    鄢书畅, 邱睿, 武祯, 罗熹宇, 张辉, 李君利
    辐射防护    2024, 44 (4): 323-335.  
    摘要153)      PDF (11091KB)(167)   
    在核科学与技术、核能、核医学等领域中,对相关公众、职业人员、病人等在工作、核事故以及照射治疗的过程中受到的内照射剂量进行准确的评估是人员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参考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生物动力学模型和放射性核素信息,通过计算比吸收分数(SAF),得到内照射剂量转换系数。利用ICRP参考人体素模型验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基于中国成年参考人体素体模,系统地建立了中国成年参考人的内照射剂量系数数据库。数据库包括中国成年参考人α、β和γ射线比吸收分数、中国成年参考人体模敏感器官(组织)待积当量剂量转换系数和中国成年参考人待积有效剂量转换系数。将计算的结果与GB 18871—2002提供的内照射剂量转换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中国成年参考人体模内照射剂量转换系数数据库,能更加准确地评估中国成年人摄入放射性核素所致的内照射剂量。本工作为中国成年人内照射剂量评估提供了标准化的方法和全面的数据,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技术要点及难点分析
    张彦, 乔清党, 杨端节
    辐射防护    2024, 44 (4): 423-429.  
    摘要139)      PDF (2664KB)(258)   
    辐射事故响应过程包含若干重要的行动环节,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中各主要环节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难点给出对策建议,为后续进一步做好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全站仪定位的辐射场测量方法研究
    赵原, 刘立业, 李华, 刘学刚, 程锦锋, 王晓龙, 龙泽宇, 李会, 陈凌
    辐射防护    2024, 44 (4): 336-342.  
    摘要139)      PDF (8453KB)(104)   
    在核设施检修或退役中,往往需要对现场的辐射剂量场进行测量。传统的剂量率仪不支持空间坐标测量,需要额外的坐标测量工具,且剂量测量和坐标测量不同步,使得测量效率受到限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站仪定位的测量方法,可同时测量剂量率和对应的空间坐标,定位精度为mm级,研制了测量系统样机。使用样机对某个水泥固化放射性废物桶进行了测试实验,与蒙特卡罗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测量值与模拟值的相对偏差遵循正态分布,平均偏差为12.8%,标准偏差为9.37%,数量大约占96%的测量点位的相对偏差在[-30%,5%]的范围内,体现了较高的测量精度。对某核设施厂房的另外两个较为复杂的场景进行辐射场测量,使用对数变换普通克里金方法对离散的测量点进行辐射场插值计算,三维辐射场重构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可控制在50%左右。结果表明通过基于全站仪的辐射场测量系统可对现场的三维辐射场进行重构,精度可以满足三维辐射场的应用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成都地铁氡浓度水平调查研究
    徐立鹏, 陈立, 王先良, 黎杰, 彭毅, 刘敏, 李春阳, 杨强, 谷懿, 李健颖
    辐射防护    2024, 44 (4): 367-373.  
    摘要131)      PDF (1299KB)(158)   
    为掌握成都地铁环境空气中氡浓度水平,采用瞬时法和累积法对31个地铁站点开展氡浓度水平调查。结果表明:成都地铁279个测量点位的瞬时测量氡浓度范围为(9.1~39.0)Bq/m3,均值(19.7±7.8)Bq/m3;累积测量地铁站点124个测量点位的氡浓度范围为(9.7~32.5)Bq/m3,均值(18.4±4.3)Bq/m3,比较得出成都地铁氡浓度水平显著低于标准规定的参考水平。研究发现地铁车厢内的氡浓度均低于对应线路地铁站点,二者正相关性达0.84(P<0.05);上层安检处的氡浓度均低于对应站点低层站台,二者正相关性达0.81(P<0.05);非密闭场所售票厅的氡浓度均低于对应站点同层密闭场所控制室。分析得出,通风对降低地铁氡浓度水平有效果。估算得出地铁环境空气中氡及其子体对地铁工作人员及乘客所致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15 mSv和0.05 mSv。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基于车载巡测的北京市局部区域电磁环境解析
    徐辉, 佟晶, 李飞, 王冠, 李苗, 康晓晗
    辐射防护    2024, 44 (4): 356-366.  
    摘要127)      PDF (16458KB)(110)   
    为推进全面监测与评估区域电磁环境质量,利用车载巡测技术开展了北京市800 km2局部区域0.1 MHz~6 GHz的电磁环境水平监测,获取了90万个点位的巡测数据,包括全频段、射频和长中短波的电场强度总值,基站、5G基站等的选频数据,通过SPSS统计软件和ArcGIS制图软件进行了大数据分析,了解区域电磁环境总体水平、空间分布规律、不同环境功能区电磁环境特点、电磁环境贡献源、时间变化趋势及热点集中区域的电磁辐射源溯源。发现巡测区域全频段电场强度总值为(1.08±0.59)V/m,84.00%点位测值<1.5 V/m,射频总值与长中短波总值分别占全频段总值的68.2%和31.8%,而基站电场强度为0.63 V/m,占射频总值的76.70%,因此区域内环境中电磁辐射最大的贡献源为基站;全频段总值和射频总值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与人口密度、基站建设分布呈显著正相关,长中短波电磁辐射值受大中型长中短波发射源影响较大,但范围较小;基站全天电场强度均值总体上居民区>工业区,说明居民区基站分布相对密集,昼间7:00—18:00工作时段5G基站电场强度值工业区>居民区,而休息时段居民区>工业区;利用热点图可解析发现多家运营商移动基站共址等的电磁辐射设施集中区域,通过频谱解析溯源了除大型广电设施之外的长中短波电磁辐射源及周围受影响区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点源、体源全能峰效率计算方法研究
    张磊
    辐射防护    2024, 44 (5): 445-453.  
    摘要125)      PDF (3409KB)(108)   
    基于高纯锗探测器效率的积分表达式,通过理论计算全能峰线减弱系数,并结合γ光子在探测器内的不同路径长度,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替代数值积分得到全能峰效率期望值。首先模拟验证了N型和P型两种高纯锗谱仪在点源距离探测器5 cm轴向位置处的全能峰效率,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偏差在±5.24%以内,证明了方法对点源全能峰效率计算的准确性;在点源基础上,通过效率传递方法对体源进行全能峰效率计算,通过树脂、二氧化硅、咖啡灰及气溶胶滤膜4种不同介质的标准源对本方法进行验证,除P型探测器低能端偏差较大外,其余能量的探测效率计算偏差均小于±6.67%。与全过程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相比,本方法不需要专业的建模程序和昂贵的商业软件,仅通过简单编程就可计算点源和体源的高纯锗探测器全能峰效率,对应急条件下的放射性定量分析有较大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双着丝粒染色体半自动化分析估算辐射生物剂量专家共识
    中国核学会核应急医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 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核与辐射应急分会
    辐射防护    2024, 44 (3): 199-209.  
    摘要112)      PDF (2111KB)(85)   
    双着丝粒染色体(dicentric chromosome, dic)半自动化分析估算生物剂量已在国际上推广应用10余年,技术成熟度高,且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出版的技术报告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技术标准已推荐该方法估算剂量。但国内尚未有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专家组结合国内30余年基于dic人工和半自动化分析估算生物剂量的实践经验,从dic半自动化分析原理、主要技术内容、影响因素分析和实用举例等方面给出dic半自动化分析估算生物剂量的技术共识,其主要技术内容与现有GB/T 28236国家标准相比,具有明显提升生物剂量估算效率,降低对专业人员技术熟练程度要求,更有利于推广应用等优势。而且dic半自动化分析与人工分析一样,可用于急性均匀、局部、迁延性照射和延迟采样等不同辐射暴露场景下的受照剂量估算与重建。dic半自动化分析估算生物剂量的推广应用,可解决目前国内生物剂量估算很难满足发生大规模核与辐射事故受照人员众多时的医学应急响应临床分类诊断需要的“瓶颈”,为进一步制定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β辐射个人剂量当量Hp(3)次级标准电离室的设计与性能测试
    李胤, 王川, 以恒冠, 刘新昊, 王桢, 段嘉宇
    辐射防护    2024, 44 (5): 454-460.  
    摘要112)      PDF (2675KB)(70)   
    研发了β辐射个人剂量当量Hp(3)次级标准电离室,不同于主标准器外推电离室的外推结构设计,该电离室采取附带体模的平板电离室的结构,兼顾高测量精度(相对固有误差<2.0%)的同时,简化试验流程。辐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β辐射公式p(3)个人剂量当量率5~170 mSv/h内的相对固有误差不超过±1.5%;具备β辐射公式p(3)个人剂量当量率0.5 mSv/h~1.5 Sv/h内至少5个量程的测量范围且相对固有误差不超过±4.0%;在β辐射±60°入射角下的响应相对偏差不超过±5%;电离室的测量重复性为0.6%;对90Sr/90Y源在30 cm处加展平过滤的测量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Urel = 3.9%(k = 2)。另外,实验发现,Hp(3)电离室对低能污染光子具有相对较高的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田湾核电站周边空气和雨水中氚的相关性分析
    郭英来, 王虎, 陈云峰, 刘晗晗, 吴春元, 惠苗苗
    辐射防护    2024, 44 (3): 244-247.  
    摘要108)      PDF (6280KB)(106)   
    根据田湾核电站历年空气和雨水中氚的环境监测数据,并与取样点的距离、季节以及气态氚排放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电站周边空气和雨水中氚的活度浓度与距电站的距离呈负相关,与气态氚排放量呈正相关,第三季度监测统计结果最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基于自适应源项离散的点核积分方法计算效率优化研究
    赵原, 龙泽宇, 李华, 宋佩涛, 韦加富, 刘立业, 陈凌
    辐射防护    2024, 44 (5): 490-498.  
    摘要108)      PDF (3999KB)(107)   
    点核积分方法面对多源项的复杂场景或是需要对辐射场进行动态更新的情形存在计算耗时较长的问题。针对该问题,通过点核积分程序CIRPDose对圆柱体源、长方体源等5类源项离散引起的误差随计算点与源距离的变化规律进行模拟计算,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源项离散的点核积分计算效率优化方法。在将该方法集成到CIRPDose程序后,通过自定义算例对其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相比传统的固定离散数目,各类型源项在自适应离散方法下的辐射场计算用时最大缩短96.77%,且计算结果平均偏差最大值仅为3.19%,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工作可为核设施内的三维γ辐射场快速计算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区域环境电磁辐射监测技术研究
    王冠, 缪尔康, 徐辉, 高鹏
    辐射防护    2024, 44 (3): 224-232.  
    摘要106)      PDF (10710KB)(111)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复杂多变的电磁波信号充斥着整个空间,如何准确、有效地获取电磁环境监测数据成为科学评估区域环境电磁辐射水平的关键。本文基于环境电磁辐射影响特点,在我国现有标准和监测实践基础上,对标国际组织工作成果,探讨并提出以车载巡测和网格监测方式开展区域环境电磁辐射监测,为进一步完善现有电磁环境监测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提升我国电磁环境监管效能提供技术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某稀土冶炼厂及周边土壤放射性水平调查及风险评估
    朱小铰, 肖笔夫, 谷洪, 吕映赋, 刘佩, 周伟, 李元东, 唐辉
    辐射防护    2024, 44 (3): 233-239.  
    摘要105)      PDF (2105KB)(78)   
    为查明某稀土冶炼厂及周边土壤放射性污染程度及危害,调查了该冶炼厂及周边土壤中238U、232Th、226Ra在不同时期的质量活度浓度变化情况,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的放射性核素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并用美国环保署(EPA)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开展了风险计算。结果表明238U、232Th、226Ra 3种放射性核素的质量活度浓度范围分别为:20.9~92.6 Bq/kg、25.1~565.5 Bq/kg、17.3~83.1 Bq/kg;地累积指数法表明排放口下游、厂区西侧两个采样点为单核素污染;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表明各点位土壤的综合污染均达到了轻度污染;健康风险评估表明该厂区238U、232Th、226Ra导致的最大风险值均小于10-6,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主要暴露途径为摄入途径,其中最大风险来源于232Th。调查结果表明该稀土冶炼厂及周边土壤中的238U、232Th、226Ra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核电厂便携式低放废水在线监测设备关键技术探讨
    周建旺, 尤成懋, 梅翔杰, 周克波, 张素杰, 尹旺明
    辐射防护    2024, 44 (4): 349-355.  
    摘要103)      PDF (2713KB)(135)   
    结合核电厂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梳理了低放废水的特点,明确了其对便携式在线监测设备的技术要求,其中最关键是能同时满足低探测下限(MDAC≤8 Bq/L)和便携性(设备总重≤50 kg)的限制。讨论了测量方式、探测器选型和校准方式等在线监测设备的关键技术,对低放废水进行了放射性在线监测,测量方式选择取样式,探测器选择大体积NaI晶体,校准方式选择代表点法。调研了低放废水在线监测设备的研究现状,现有的在线监测设备重量都在200 kg以上,与核电厂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有必要开展同时具备低探测下限和优异便携性的新型在线监测设备的研制。对新型探测器的应用、结构和新型测量方式的发展这三个研究方向给出了建议。最后,从提高探测效率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形NaI晶体的新型探测器结构,初步论证了其探测下限和设备总重指标有望满足核电厂的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国际可移动小型堆开发与运输安全研究现状
    孙洪超, 李国强, 王鹏毅, 孟东原, 王长武, 王智鹏, 庄大杰, 孙树堂, 张建岗
    辐射防护    2024, 44 (3): 210-216.  
    摘要101)      PDF (3021KB)(101)   
    可移动小型堆(TNPPS)作为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的一种(一般指30 MW以下的SMR),当通过陆路、海运等方式运输后在运输工具上或者从运输工具卸载后能够运行和产生电能,可以满足偏远、局部区域的供热、用电需求,引起了各国的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国际可移动小型堆发展现状,重点对国际上不同类型可移动小型堆的特点、可移动小型堆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总结,并重点讨论了可移动小型堆运输安全相关问题及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第44卷第4期中英文目录
    辐射防护    2024, 44 (4): 0-0.  
    摘要95)      PDF (16764KB)(16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24年核电厂经验反馈工程师能力提升培训班成功举办
    辐射防护    2024, 44 (3): 264-264.  
    摘要94)      PDF (581KB)(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国外核设施单位放射工作人员眼晶体剂量监测现状及启示
    薛向明, 武晓燕, 杨雪, 古晓娜, 战景明
    辐射防护    2024, 44 (3): 217-223.  
    摘要94)      PDF (1089KB)(110)   
    国际社会对眼晶体职业剂量限值修订已有10余年,其间已有多个国家将新的眼晶体职业剂量限值纳入法律规定。国外资料显示核设施部分岗位眼晶体剂量可能较高,一些国家提出了眼晶体剂量监测的具体方案,但国内相关信息缺乏。本文在对国外核设施职业人群眼晶体剂量水平梳理基础上,对国外机构提出的眼晶体剂量监测对象、监测剂量水平要求及采用的监测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核设施单位眼晶体剂量限值修订及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华龙一号公众辐射风险评价
    王梦溪, 刘新建, 蔺洪涛, 薛娜, 邱林, 赵博
    辐射防护    2024, 44 (4): 374-382.  
    摘要92)      PDF (19115KB)(97)   
    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公众辐射风险评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我国自主设计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走出去”,阿根廷原子能委员会等国外监管机构明确提出要对核电厂开展三级概率安全评价(PSA)分析,将公众辐射风险评价作为衡量安全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自主开发的三级PSA分析程序PSAL3DPP V1.0,结合源项、人口、气象、地形等数据,对多个厂址事故条件下公众可能受照剂量及风险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华龙一号严重事故后公众辐射风险均低于10-8/a,满足阿根廷、美国、英国等国际上主流的风险验收准则。本文为华龙一号后续安全审评及海外市场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为我国监管部门制定定量化风险验收准则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田湾核电站VVER机组的氚排放分析
    郭英来, 王虎, 陈云峰, 惠苗苗, 刘晗晗, 吴春元
    辐射防护    2024, 44 (3): 240-243.  
    摘要91)      PDF (2846KB)(106)   
    统计分析了田湾核电站1、2号VVER机组自运行以来气态氚和液态氚的排放情况,研究发现氚的排放量和归一化排放量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进入18个月燃料循环后,气态氚年排放量无明显变化,液态氚年排放量有所增加;液态途径是田湾核电站1、2号机组氚的主要排放途径,通过液态途径排放的氚占排放总量的90%以上;每个燃料循环周期内,液态氚月度排放量呈周期性的变化,气态氚月度排放量在燃料循环周期内变化并不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冷却塔热羽对核电厂周围流动与扩散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裴娟, 李若洁, 张俊芳, 赵丹, 王雪, 浦祥
    辐射防护    2024, 44 (4): 383-390.  
    摘要91)      PDF (8595KB)(73)   
    以某核电厂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了自然通风冷却塔对核电厂周围气流流动与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并与风洞实验结果进行了比对,以验证模式有效性。结果表明:冷却塔背风侧,在近尾流区风速显著减小,湍流强度显著增大。冷却塔位于烟囱下风向时热羽排放对烟囱污染物扩散的影响较大,污染物通过冷却塔自然卷吸,出现二次排放现象,有热羽排放时的地面轴线扩散因子在1 000 m前小于无热羽排放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总β排放限值对医疗机构实施Lu-177治疗的影响及优化路径探讨
    张琪, 葛云文
    辐射防护    2024, 44 (5): 546-553.  
    摘要88)      PDF (1094KB)(47)   
    我国现行国家标准规定,医疗机构放射性废水应经衰变池处理,衰变池出口总β放射性水平低于10 Bq/L(日均值)后,方可进行排放。Lu-177是一种β核素,伴有低能γ射线,在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方面具备广阔应用前景。医疗机构使用Lu-177开展核素治疗时,部分Lu-177随病人排泄物等进入衰变池。含Lu-177废水需在衰变池暂存一定时间后,总β方可降至不高于排放限值。本文通过理论推导,给出了在住院、门诊两种治疗模式下,医院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衰变池存满时池内Lu-177总活度的理论计算公式;进一步给出了废水的最小暂存时间以及医疗机构应配套建设的衰变池容量;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废水排放标准中总β排放限值的规定;对现行废水总β排放限值的合理性及可能的优化路径进行了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完善我国新时代核应急培训和演习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刘玉龙, 王优优, 侯雨含, 卞华慧, 刘畅
    辐射防护    2024, 44 (4): 416-422.  
    摘要84)      PDF (1032KB)(107)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核应急培训和演习工作。作为核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核应急培训和演习为切入点,以国家“神盾”系列核应急联合演习作为案例分析,结合核应急核心能力建设的要点,提出完善我国新时代核应急培训和演习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X-CT致医疗照射剂量水平及其健康风险研究进展
    杨范翘楚, 郑钧正, 高林峰
    辐射防护    2025, 45 (1): 1-11.  
    摘要84)      PDF (2111KB)(131)   
    不断更新发展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因其在医学成像方面的显著优势而为现代医学所不可或缺。伴随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所有公众成员的保健查体与疾病诊治需求与日俱增,X-CT包括锥形束CT(CBCT),乃至新崭露头角的静态CT,日益普及之势越来越迅猛。因而X-CT所致受检者与患者的医疗照射剂量水平,已经占据广大公众源自放射诊断所接受医疗照射的最大份额,由此可能带来的放射风险备受有关各界与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为此,从分析X-CT的应用频率发展趋势及其分布特点着手,概要阐述如何监测与估算X-CT成像所致受检者个体与公众群体的医疗照射剂量,据此进一步评述X-CT医学应用引发放射风险的评估方法、现状概况及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着重从四个方面研讨加强X-CT的医疗照射防护,藉以推动在促进X-CT医学应用的同时,追求更好地实现趋利避害而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放射性粉末物料洒落事故气溶胶分布特性CFD研究
    陈佳辰, 王彦, 廉冰, 杨洁, 岳琪, 蒙滨驰
    辐射防护    2024, 44 (5): 562-572.  
    摘要83)      PDF (12799KB)(53)   
    基于CFD方法,研究密闭厂房内发生放射性粉末物料洒落事故后室内空气流动以及颗粒运动情况,并分析了颗粒粒径、洒落速度、洒落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运动主要受密闭空间内部气体环流的影响,大部分颗粒沉积到地面或附着于壁面而被捕捉,少部分颗粒后期将在室内飘散悬浮,随气流运动;不同洒落速度造成的气溶胶运动及分布情况区别很小;小粒径颗粒更容易受周围气体的曳力影响而从主流区域脱离出来形成散射粉尘,因此,颗粒粒径越小,洒落后造成的沉积范围越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某核燃料循环火灾事故研究装置及初步研究成果介绍
    孙洪超, 连一仁, 李国强, 陈磊, 孟东原, 孙树堂, 庄大杰, 张建岗
    辐射防护    2024, 44 (4): 430-436.  
    摘要80)      PDF (2519KB)(58)   
    火灾事故作为核燃料循环设施典型事故,是国际核燃料循环安全领域研究的焦点。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目前建有小、中、大三个尺度的核燃料循环火灾事故放射性源项研究装置。小尺度装置为200 L圆柱体燃烧舱室,主要用于可燃物基础参数测试;中尺度装置和大尺度装置分别为20 m3、120 m3长方体燃烧舱室,主要用于开展可燃物燃烧速率、温度分布、放射性气体与气溶胶释放份额、核素释放份额和过滤效率等科学研究。重点对三套装置各自的特征和研究能力进行总结,结合国际研究热点提出了进一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大气氚释放剂量评价参数灵敏度分析
    杨洁, 岳琪, 顾志杰, 廉冰, 王彦
    辐射防护    2024, 44 (3): 257-264.  
    摘要80)      PDF (1456KB)(62)   
    国内外目前对于大气氚释放剂量的评价多采用比活度模型,模型选取参数的不确定性会造成剂量评价结果的差异。考虑不同场址环境参数的差异性,对大气氚剂量评价模型中关键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与剂量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场址环境空气湿度对大气氚的剂量评价结果影响最大,随着场址湿度的升高,大气氚排放所致食入内照射剂量逐渐降低,剂量计算结果不确定性逐渐降低。同时,研究表明在低湿度场址环境下,应重点关注土壤中HTO留存比例经验常数的测量与选取,在高湿度场址环境下,应重点关注作物水当量因子以及摄入HTO活度浓度在吸收水分氚中所占比例的测量与选取,以尽可能降低剂量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条件110mAg胶体形成机理与制备研究
    孙云, 肖艳, 李富海, 林根仙, 刘灿帅, 宋利君
    辐射防护    2024, 44 (3): 248-256.  
    摘要80)      PDF (10677KB)(111)   
    在模拟压水堆一回路冷却剂条件下,以硼锂溶液为介质、联氨还原硝酸银来制备胶体纳米银,并探究了还原剂、硼酸、Ag+浓度、温度与辐照条件对胶体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硼酸与还原剂联氨可有效稳定胶体颗粒,联氨与银的摩尔比为1.0~2.0时Ag+的还原率最高,胶体最稳定。随着银离子浓度升高,胶体颗粒表面负电荷增多,颗粒不易团聚,胶体稳定性增强。高温高压的水环境下,更易形成更大粒径的胶粒。辐照剂量在0.9 kGy~7.2 kGy范围内,在有无联氨的条件下均可形成胶体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核电厂液态流出物中锶-89、锶-90、铁-55、铁-59和镍-63的联合快速分析方法
    方春鸣, 姜冬, 郭小翠, 莫念
    辐射防护    2024, 44 (5): 469-475.  
    摘要80)      PDF (3396KB)(58)   
    锶-89、锶-90、铁-55、铁-59和镍-63是核电厂液态流出物中重点关注的核素。本建立了一种联用四级树脂柱快速分析液态流出物样品中锶-89、锶-90、铁-55、铁-59和镍-63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富集样品中的阳离子,再依次通过锶树脂分离和纯化锶、TRU树脂分离和纯化铁、镍树脂分离和纯化镍,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化学回收率,用液体闪烁谱仪测定放射性计数率,计算出样品中各核素的活度浓度。典型条件下,样品量为1.0 L,测量时间为30 min,其方法探测下限可达到:锶-89为0.07 Bq/L、锶-90为0.05 Bq/L,铁-55为0.34 Bq/L,铁-59为0.11 Bq/L,镍-63为0.16 Bq/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铀矿尾矿氡射气系数测量方法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邓豪, 张庆贤, 金益帆, 谷懿
    辐射防护    2024, 44 (3): 275-281.  
    摘要79)      PDF (5324KB)(69)   
    放射性矿物以及放射性伴生矿物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岩石破碎处理,改变了矿石原有的物理结构,引起氡气射气系数和迁移特性的改变,造成尾矿氡气排放超标等环境问题。测定尾矿射气系数以及研究射气系数主要影响因素,对尾矿氡气防护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铀矿尾矿射气系数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射气系数测量装置,并利用装置测量了不同粒径和温度条件下样品的射气系数。依据实验数据建立了射气系数与温度和粒径的关系和经验公式。实验结果表明,在5目~30目的粒径范围内,射气系数与样品成幂指数关系,随着样品粒径减小而增大;射气系数与温度存在正相关性,在20~40 ℃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得到的经验公式可用于铀矿尾矿氡气浓度模拟计算,为尾矿氡气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第44卷第5期中英文目录
    辐射防护    2024, 44 (5): 0-0.  
    摘要78)      PDF (217KB)(7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压水堆二回路蒸汽外供工业应用的辐射防护探讨
    庄亚平, 刘维理, 方圆, 吴放, 缪正强
    辐射防护    2024, 44 (4): 410-415.  
    摘要77)      PDF (1879KB)(71)   
    核电机组具备提供大规模、稳定的工业蒸汽的能力。实验室测量表明,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无泄漏情况下,二回路蒸汽凝结水中除氚外的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与环境水样没有差异。本文参考饮用水标准,建议将二回路蒸汽工业应用的放射性核素管理目标值设定为3.0 Bq/kg;在蒸汽发生器排污管线上增设高灵敏度辐射监测仪,对主蒸汽管道N-16辐射监测通道进行技术改造,从而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进行及时、有效及可靠的监测,与外供蒸汽管道出厂区边界的控制阀连锁,避免在运行和事故工况下放射性核素通过供汽管道排出厂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低增益雪崩探测器的数值仿真与辐照效应研究
    张翔铭, 孙世峰, 张翱
    辐射防护    2024, 44 (3): 265-274.  
    摘要76)      PDF (9411KB)(52)   
    低增益雪崩探测器(LGAD)是新型快速定时探测器,用于克服在重强子辐射下传统硅探测器响应速度慢和抗辐照能力差的问题。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TCAD),构建LGAD的物理模型,对不同温度、电压下LGAD的漏电流、瞬态信号和增益等的变化进行研究。引入一种新的“三陷阱体损伤模型”研究LGAD的抗辐照性能,计算不同中子辐照通量对LGAD相关电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LGAD在低温下工作具有更好的性能;辐照后漏电流增大,暗计数率增加,瞬态收集信号变差,增益降低。分析认为是辐照所产生的缺陷影响了LGAD的空间有效电荷和内部电场,通过增大电压和降低温度可以降低这一影响。模拟研究工作得到了不同温度和辐照对探测器性能的影响,对探测器后续的研究和辐照加固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HL-3装置快离子损失探测器研制与实验研究
    许佳, 张洁, 韩玉箫, 唐昌建, 张轶泼
    辐射防护    2024, 44 (5): 499-509.  
    摘要76)      PDF (16951KB)(33)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的快离子损失会降低加热效率,快离子损失探测器(FILD)可以同时测量快离子损失的损失率、能量和螺距角,是监测和研究快离子损失现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中国环流三号(HL-3)装置的放电参数,首先通过模拟不同初始螺距角下80 keV氘离子在HL-3装置中的运动轨迹确认探头的安装位置。其次,通过模拟不同入射能量、磁场强度、入射角情况下氘离子的运动轨迹确认准直器尺寸。然后,通过模拟氘离子经过设计尺寸准直器后在掺银硫化锌[ZnS(Ag)]闪烁屏上的横向、纵向最远运动距离,确认闪烁屏尺寸,最后将设计好的基于掺银硫化锌[ZnS(Ag)]闪烁屏的快离子损失探测器安装在HL-3装置上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快离子损失探测器能成功测量到快离子损失信号,并监测到环向阿尔芬本征模(TAE)诱发的快离子损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三种中空纤维膜材料耐辐照性能研究
    杨文文, 高鸽, 王晨潇, 程卫亚
    辐射防护    2024, 44 (3): 290-297.  
    摘要75)      PDF (3674KB)(41)   
    本文研究了γ射线对聚丙烯(PP)、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氟乙烯(PVDF)三种中空纤维膜材料性能的影响。选用5.1 kGy/h的剂量率,分别采用0.5、1、5、10、30、50、60 kGy的剂量利用60Co源对三种膜材料进行辐照处理,测试并对比辐照前后样品的相关性能表征参数。结果表明,辐照后,三种膜材料的厚度、最大孔径、透水压力、气通量基本上没有变化,力学性能和疏水性变化较为明显;随着吸收剂量增加,PP和PTFE膜的断裂强度、伸长率和破裂压力呈现下降趋势,PVDF的断裂强度、伸长率和破裂压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三种膜材料的吸收剂量为50、60 kGy时,部分膜丝的水接触角会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亲水化现象。说明0~60 kGy的γ吸收剂量不足以使膜内部的膜孔结构发生变化,但是对膜表面性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比较确定辐照前最适合用于膜蒸馏的材料为PVDF;同时在三种材料中最耐辐照的材料为PVDF,其次为PP,对辐照最敏感的是PTF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131I治疗场所被服衰变时间及衰变间面积布局的探讨
    张翰笙, 杨素云, 王蒙婷, 胡曼曼
    辐射防护    2024, 44 (5): 530-536.  
    摘要73)      PDF (1145KB)(76)   
    分析行131I治疗患者使用过的被服的表面污染水平衰变至清洁解控水平需要的时间,编写Python代码以讨论不同规模下的核医学科131I治疗场所需要的被服衰变间最小面积以及最优布局方式。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3年8—9月核医学科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131I治疗患者使用过的50床被服并由专人于每天同一时间测量被服的表面污染水平。编写Python代码,讨论不同参数下被服衰变间所需最小空间面积和最优布局。131I治疗患者使用过的被服表面污染水平衰减常数为0.097 0±0.242 1,出院后2小时被服表面污染水平为0.42~8.67(2.23±1.64)Bq/cm2。被服衰变至清洁解控水平所需的时间为0~24.57(8.67±6.35) d;采用Python计算不同情况下被服衰变间最小面积,并根据储物架数量等条件将衰变间布局方式分为三种,以本研究所在三级甲等医院为例,至少需要7.5 m2被服衰变间。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给予被服衰变间面积规划的参考,为临床工作中被服衰变不充分、衰变间空间不足等问题提供一定借鉴,该结果同时适用于放射性废物衰变间或储物间等房间的面积规划计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核测量用裂变电离室宽量程中子注量率测量性能验证
    王春池, 肖伟, 刘佳奇, 石云皓, 胡婵, 邱顺利, 葛孟团, 周宇琳, 董进诚
    辐射防护    2024, 44 (4): 343-348.  
    摘要72)      PDF (5006KB)(66)   
    分析了堆外核测量系统中间量程裂变电离室工作原理及宽量程测量的多种工作模式,根据其多工作模式特点研究宽量程中子注量率测量技术,探讨了上堆试验方法。对裂变室脉冲模式和均方压模式情况在反应堆进行性能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探测器具有超宽的量程范围,探测器输出与中子注量率在脉冲计数模式线性度最大值为1.16%,均方压工作模式线性度最大值为2.06%,中子通量测量上限可达到1010 cm-2·s-1量级,符合AP系列堆外核测量系统中间量程通道的宽量程使用要求,可广泛应用于核电及船用堆外核测量监测系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第44卷第3期中英文目录
    辐射防护    2024, 44 (3): 0-0.  
    摘要72)      PDF (203KB)(9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超大型海水冷却塔盐沉积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杨杰, 李陆军, 梁梓琦, 宋小军
    辐射防护    2024, 44 (5): 476-482.  
    摘要72)      PDF (10233KB)(33)   
    针对核电项目中的大型海水冷却塔,采用三维数值模型,结合厂址气象数据、冷却塔设计参数、总图布置以及周围环境特征,研究了2座超大型自然通风海水冷却塔在建筑物、自然风相互作用下的冷却塔飘滴扩散迁移特征和盐沉积量。结果表明,当环境风向与塔排平行时,出口热空气相互叠加形成一股气流,有利于减少飘滴和盐沉积对环境的影响;粒径大于550 μm的飘滴不能从高位冷却塔出口逸出;2台核电机组正常运行工况时,盐沉积量一般不会对植物造成损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初始离位原子能量对Fe辐照损伤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张文利, 刘成威, 魏少翀, 邹扬, 刘省勇, 史经灿, 陈国星
    辐射防护    2024, 44 (5): 518-523.  
    摘要72)      PDF (2979KB)(74)   
    在高能辐照环境下,核电站结构材料会产生内部缺陷,影响材料的服役性能。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Fe在辐照环境下的级联碰撞过程和初始离位原子(PKA)能量对辐照损伤缺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的级联碰撞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弗朗克尔(Frenkel)缺陷对数量到达峰值后发生缺陷复合,导致缺陷对数量迅速降低,并趋于稳定。随着PKA能量的增加,Frenkel缺陷对在峰值和稳定状态时的数量越多,并且缺陷复合率越高。同时,随着PKA能量的增加,间隙原子团簇和空位团簇的团簇尺寸越大,其对应的团簇数量越多。因此,通过模拟Fe的辐照损伤过程,为高能辐照环境下材料的辐照损伤情况提供预测,对材料的服役寿命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椭圆型碘吸附器设计与性能分析
    邱继林, 李毅, 俞杰, 田林涛, 张渊, 王佳, 韩明, 张治权, 沈大鹏, 王瑞云
    辐射防护    2024, 44 (5): 524-529.  
    摘要72)      PDF (4807KB)(44)   
    为满足受限空间或小风量核设施通风系统对碘吸附器的需要,设计了一种椭圆结构的碘吸附器。针对该碘吸附器进行了内部流场模拟分析和整机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碘吸附器内部气流分布均匀,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重量轻、与系统连接方便快捷,在300 m3/h流量下阻力小于300 Pa,机械泄漏率小于0.01%,放射性甲基碘吸附效率大于99.99%,总体满足核设施通风系统中碘吸附器放射性碘的净化处理需求,并实现了工程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1. 超低本底流气式正比计数器在样品总α/β测量中串道影响修正
    胥海亮, 陈诚, 王亮, 朱珠, 郭旭影, 王茜, 粟琨璞
    辐射防护    2024, 44 (5): 461-468.  
    摘要70)      PDF (3036KB)(50)   
    超低本底流气式正比计数器是样品总α/β测量的理想探测器,但本身具有较强的串道现象,影响样品测量的准确性。系统研究了流气式正比计数器在同一质量厚度、不同241Am和40K质量分数下α→β、β→α串道影响,建立了总α/β串道修正的二元方程,并与遮盖修正法进行对比,对自制的25组α/β模拟粉末样品进行了测量和串道修正。结果显示α→β串道影响较大,修正因子随着α计数率的变化并非恒定值;β→α串道修正因子影响较小,其平均值为0.001;遮盖修正法对模拟粉末样品中β测量结果的修正效果较差,其相对偏差绝对值介于1.4%~45.0%;二元方程修正法对模拟粉末样品中β测量结果的修正效果较好,其相对偏差绝对值介于0~5.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2. “华龙一号”余热排出系统氧化运行期间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分析
    李明, 石生春, 庞宗柱, 刘宇, 蒋颜蔓
    辐射防护    2024, 44 (4): 403-409.  
    摘要69)      PDF (3691KB)(79)   
    余热排出系统的辐射水平在机组停堆过程中会明显变化,氧化运行期间达到停堆峰值,对周边区域产生影响。对“华龙一号”余热排出系统停堆峰值时刻周边区域的辐射水平进行了计算,对比运行电厂实测最大值,综合分析给出了余热排出系统对周边区域辐射水平的影响,同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3. Probeam型医用质子治疗系统机房屏蔽分析与测量结果比较
    姜文华, 涂彧, 薛惠元, 李亚东, 张洁
    辐射防护    2024, 44 (5): 483-489.  
    摘要68)      PDF (5007KB)(59)   
    质子治疗系统使用能量在70~250 MeV范围内的质子进行肿瘤治疗,损失或预期使用的质子与靶物体产生能量范围宽、角度分布差异大的中子谱,成为质子治疗系统屏蔽设计的主要考虑源项。本文采用点核模型估算Probeam型质子治疗系统机房外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与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屏蔽结构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4. 第45卷第1期中英文目录
    辐射防护    2025, 45 (1): 0-0.  
    摘要68)      PDF (179KB)(4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5. 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刘柳, 侯备, 朱亚男, 高燕, 梁应凤, 郭姗姗
    辐射防护    2024, 44 (5): 554-561.  
    摘要67)      PDF (1084KB)(52)   
    通过构建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科学评估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患者护理质量。本文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立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循证护理实践方法的指导下,整合文献检索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构建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池,经过两轮专家函询确定指标内容。本研究纳入20名函询专家,两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 0.945 和 0.95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 0.128 和 0.550(P<0.05)。汇总两轮专家函询后修订结果,删除3项指标,修改7项指标,增加9项指标,最终构建的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58项,所有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均>4.00分,变异系数均<0.33,各项指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本研究构建的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核素治疗病人的护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为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工作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6. 网格尺度对三维水动力模型模拟滨海地区潮流特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刘姣男, 韩丽娟, 乔建浩, 郝瑞霞
    辐射防护    2024, 44 (4): 391-402.  
    摘要66)      PDF (23685KB)(38)   
    构建了三门湾三维水动力模型,将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后设置了不同的网格尺度,对三个断面和四个典型点的潮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研究水域为港汊较多、地形复杂的海湾时,数值模拟计算值的相对偏差会随着网格尺度增大而增大,当网格尺度增大到一定值时,相对偏差会由于多种误差的正负累积而趋于稳定。地形是影响潮流计算的关键因素,在地形变化剧烈和水深较小的潮间带水域的潮差和流速值相对变化较大,在水深较大的平坦区域则几乎不受网格尺度的影响;流向对网格尺度的敏感程度较低,与网格尺度无明显关系;水平涡粘系数与网格面积呈正相关,且网格面积对流速变形率Sij较大处影响较大。综合分析,在进行潮流计算时,需要在地形复杂的岸边、水深较小的潮间带以及岛屿间进行网格的加密处理,考虑计算时间、模型计算的稳定收敛以及计算值的精确度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计算网格尺度,使得计算结果满足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7. 60Co极低放土壤废物的填埋处置
    徐彬, 毕朝文, 王艳, 朱杰, 谷洪, 刘佩, 李元东, 唐辉
    辐射防护    2024, 44 (3): 298-303.  
    摘要65)      PDF (2213KB)(62)   
    在对四川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暂存的含60Co极低放土壤废物进行源项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填埋处置方案。根据填埋处置方案对该批含60Co极低放土壤废物进行了填埋,对填埋过程中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进行了估算。经计算,此次填埋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最大个人剂量为103.07 μSv,满足相关剂量控制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8. 基于微生物还原的铀尾渣修复技术实验研究
    孙娟, 安毅夫, 连国玺, 高扬
    辐射防护    2024, 44 (3): 282-289.  
    摘要64)      PDF (5180KB)(41)   
    通过实验,探索了初始pH值、温度、菌液添加量和固液比对铀尾渣微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对比了修复前后尾渣中铀赋存形态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从铀尾渣中筛选的硫酸盐还原菌能够有效降低铀尾渣浸出水中的铀浓度;修复效果与初始pH值、温度、菌液添加量正相关,与固液比无显著相关关系;即使在pH=3或温度为15 ℃的不利条件时,铀尾渣浸出水铀浓度可分别降至0.04 mg/L和0.019 mg/L,修复效率分别为96.9%和93.6%,仍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修复后铀尾渣中残渣态铀含量提高了14.6%~18.7%,功能微生物丰度上升2.9%~12.2%,难溶解铀的质量占比和还原性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修复具有稳定性。研究结果证明了铀尾渣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9. 橙皮苷和橙皮素对电离辐射致小鼠心血管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
    胡伟翔, 赵红玲, 张瑜, 马岚芳, 周平坤, 关华
    辐射防护    2024, 44 (3): 304-314.  
    摘要64)      PDF (10016KB)(22)   
    本研究以C57BL/6J小鼠为对象,探讨橙皮苷和橙皮素对其电离辐射致心血管损伤的防护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照射对照组(IR组)、橙皮苷低剂量组(L组200 mg/kg)、橙皮苷中剂量组(M组400 mg/kg)、橙皮苷高剂量组(H组800 mg/kg)和橙皮素低剂量组(L组50 mg/kg)、橙皮素中剂量组(M组100 mg/kg)、橙皮素高剂量组(H组200 mg/kg)8个组。照前2 h采用灌胃方式,空白对照组和照射对照组给予等量溶媒,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均接受单次2 Gy的60Co γ射线照射。分别于照射后24 h和48 h,对小鼠的免疫、抗氧化和DNA损伤三方面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照射组相比,给予橙皮苷和橙皮素的小鼠的肝脏指数均显著降低,但未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说明橙皮苷和橙皮素可能对辐射损伤小鼠的器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给予橙皮苷和橙皮素的小鼠血清中IL-1β、IL-6等炎性因子均显著降低,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高剂量组表现更突出;给予橙皮苷和橙皮素均可显著降低小鼠主动脉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表明两种处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给予橙皮苷和橙皮素能降低照射后小鼠主动脉组织γ-H2AX foci数量,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关系,表明两种处理能减轻照射后小鼠主动脉DNA的损伤。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橙皮苷和橙皮素对照射致小鼠血管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0. “华龙一号”加氢钝化工艺实施期间一回路水化学控制
    叶伟, 闵春, 邓毅, 郑德超, 刘晓军, 赵红杰, 马来山
    辐射防护    2024, 44 (5): 510-517.  
    摘要63)      PDF (5801KB)(58)   
    简述了某“华龙一号”反应堆为满足热态功能试验(HFT)期间一回路加氢钝化工艺实施的水化学要求而在化学平台、热停平台、一回路升温与降温等阶段所采取的水质控制方法,并对水化学控制的实施结果进行了分析。控制结果显示,该机组加氢钝化实施过程各水质指标均被控制在预期范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