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5-20
      
    第34卷第3期中英文目录
    2014, 34(3):  0-0. 
    摘要 ( 8 )   PDF (166KB)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小溶解度核素在孔隙介质地下水中迁移数学模型的修正
    王铁良, 张建鑫, 曹渊
    2014, 34(3):  129-133. 
    摘要 ( 12 )   PDF (934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值模拟粉末状小溶解度放射性废物在地下水中迁移问题时,如果简单地采用孔隙介质核素迁移基本模型的吸附关系式,可能会出现地下水中核素浓度超过溶解度的现象。本文针对线性可逆吸附模式,在考虑核素溶解度限制的基础上,对一般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修正。对一个假设的算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验证了修正模型的合理性,即当核素溶解度小而在介质中初始浓度较大时,利用修正模型数值模拟该核素迁移问题,不会出现水中核素浓度超过其溶解度的现象,当核素在介质中初始浓度较小时,修正模型的模拟结果与以往模型的模拟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便携式137Cs照射装置研制及现场校准实验
    高飞, 肖雪夫, 倪宁, 宋明哲, 侯金兵, 王红玉
    2014, 34(3):  134-137. 
    摘要 ( 13 )   PDF (1234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固定式环境γ辐射剂量率监测仪表是承担环境连续监测任务的主要设备,这类仪表通常不便于拆卸和安装,而且送检周期较长(一周左右),影响了连续监测点数据的连续性。为了固定式仪表的按期校准,结合蒙卡方法研制了便携式137Cs照射装置,利用PTW剂量计对辐射场进行标定,最后利用便携式照射装置对固定式环境γ辐射剂量率监测仪表进行现场校准实验。
    核电厂放射性含硼废树脂水泥固化工艺的改进研究
    赵滢, 何小平
    2014, 34(3):  138-146. 
    摘要 ( 8 )   PDF (968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水泥固化方法对含硼废树脂的包容率,通过改变固化配方,在大亚湾核电厂(GNPS)和岭澳核电厂(LNPS)的放射性废物处理系统进行了现场固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改进后的工艺进行水泥固化,废树脂的包容率从32.4%提高到46.3%,相对于原工艺包容率增加幅度42.9%,固化体体积减少了30%。该方法生产的固化体性能满足GB 14569.1—2011的各项要求。经过6年的工程实践,证明改进后工艺可在不改变核电厂固化系统原设施的情况下使用。
    土壤中残留放射性水平计算程序开发与应用
    廖海涛, 李夏, 夏益华
    2014, 34(3):  147-151. 
    摘要 ( 5 )   PDF (1748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土壤中容许残留放射性水平是指导治理工程设计、实施、验收的重要基点之一,它直接涉及到安全、经济、技术可行性、社会影响等方面。本文简述了土壤中残留放射性与环境影响计算程序的物理模式及开发思想,结合实践进行了该程序实际应用计算,并作出简单分析。
    一种地面放射性污染分布重建算法的研究
    刘瑞瑞, 肖雪夫, 于秀梅
    2014, 34(3):  152-156. 
    摘要 ( 6 )   PDF (1927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基于低空测量数据的地面放射性污染分布重建算法,该算法可以应用在“脏弹”爆炸后放射性污染分布重建计算中。该算法通过求解探测器响应系数方程组进而重建出地面污染分布,研究显示该算法在探测高度小于50 m时能比较好地重建地面放射性污染的分布。
    2012年γ射线空气比释动能标准能力比对
    宋晓靓, 熊旭亚, 苏春磊, 全林, 苗亮亮, 余小任, 潘孝兵, 马燕
    2014, 34(3):  157-161. 
    摘要 ( 5 )   PDF (950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2年西北核技术研究所计量测试站组织了一次γ射线空气比释动能量值标准比对,参比实验室7家。根据现有条件,7家计量站选择相应量程的电离室参加比对,参比标准装置7个,获得了20组测量数据。比对结果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归一化偏差均小于1。比对数据表明所有参比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与参考值之差都在合理预期之内,比对结果令人满意。
    国内常见的用于辐射防护监测的γ辐射监测仪性能评价
    韦应靖, 孟艳俊, 柯海鹏, 赵鹏飞, 谷伟刚, 张庆利
    2014, 34(3):  162-167. 
    摘要 ( 10 )   PDF (1049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辐射防护仪器标准GB/T 4835—2008和检定规程JJG 393—2003,使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放射性计量站的X和γ参考辐射装置,对40种不同型号的辐射防护用γ辐射监测仪性能进行了测试。根据辐射监测仪的重复性、相对固有误差、能量响应、角响应和报警声响测量结果,可以判定有将近50%的仪器辐射性能不能满足我国国家标准要求。
    低剂量UVB辐射对HaCaT细胞凋亡与增殖及Bad信号通路的影响
    薛浙南, 黄欣, 曹迪, 陈瑾, 黄琨, 陈爱军
    2014, 34(3):  168-171. 
    摘要 ( 8 )   PDF (1299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低强度紫外线UVB(Ultraviolet B,280~315 nm)对人永生化细胞(HaCaT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及其与Bad通路的潜在机制,首先通过预实验从3、5和7 mJ/cm2强度的UVB中挑选出5 mJ/cm2强度的UVB分别照射HaCaT细胞18、36和72 h,收集细胞进行细胞凋亡和增殖检测;提取照射后HaCaT细胞的总蛋白进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AKT、Bad和Bad-p153的表达。结果表明,5 mJ/cm2强度的UVB照射HaCaT细胞18、36和72 h,对HaCaT细胞的凋亡没有影响,但是照射72 h可以促进HaCaT细胞的增殖;免疫印迹实验证实UVB照射后Bad的表达量维持正常,而AKT和Bad-p153表达升高。说明长时间5 mJ/cm2强度的UVB照射可能通过Bad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这可能是皮肤肿瘤发生发展的潜在危险因素。
    压水堆核电厂控制区人员进出管理浅析
    尹炜
    2014, 34(3):  172-176. 
    摘要 ( 7 )   PDF (1473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梳理了核电厂控制区人员进出管理的要求,介绍了CPR1000压水堆核电厂控制区人员进出的流程及国际上控制区人员进出管理的先进模式——“珠峰”模式。CPR1000压水堆核电厂控制区人员进出管理以辐射分区为基础,进入控制区时需要先将自身衣物脱掉,再更换辐射防护衣物,控制区进出流程复杂。“珠峰”模式是指一种无需更换衣服直接进入核电厂控制区的人员进出管理方式,以污染分区概念为基础,对核电厂控制区内进行细致的污染分区,针对各污染分区制定不同的防护用品使用规则和进出流程,从而简化核电厂控制区人员进出流程。文章最后从进出控制区的时间、污染物水平、工器具管理、人员意识等几方面对两种人员进出控制区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EVEREST是压水堆核电厂控制区人员进出管理发展的方向,能够适用于现役核电厂的改造。
    R&D 128和ERICA模型在陆生生物辐射剂量估算中的应用研究
    白晓平, 王晓亮, 杜红燕, 毛亚蔚, 郑伟
    2014, 34(3):  177-182. 
    摘要 ( 6 )   PDF (1004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D 128和ERICA分别是英格兰和威尔士环境当局、欧共体推荐的估算非人类物种辐射剂量的模型。从陆生生物辐射剂量估算的原理、核素种类、参考生物种类、计算参数等方面对R&D 128和ERICA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利用两个模型对我国某AP1000核电厂周围陆生生物辐射剂量率进行了计算,最后对比分析了两个模型的计算结果和优缺点。
    核级活性炭真空浸渍与预干燥生产工艺研究
    侯建荣, 史英霞, 李永国, 徐路统, 丘丹圭, 孔海霞, 乔太飞, 韩丽红
    2014, 34(3):  183-186. 
    摘要 ( 5 )   PDF (1463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核级除碘活性炭的浸渍与干燥工艺进行了研究。在负压工艺条件下浸渍、干燥活性炭,并与常压下的工艺进行了比较。试验数据表明:负压下浸渍更有利于活性炭对浸渍剂的吸收,浸渍试剂损失小,负压下对活性炭的干燥效率高于常压下的效率。最终确定了一种适用于大批量生产浸渍颗粒活性炭的浸渍与预干燥生产工艺,为研究开发规模化浸渍活性炭真空浸渍与预干燥生产设备提供了设计依据。
    对国标《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放射性控制要求的探讨
    金问龙, 邓飞, 程晓波, 张衍津, 陈文涛, 莫光华
    2014, 34(3):  187-192. 
    摘要 ( 8 )   PDF (105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国家标准《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放射性排放控制要求提出了质疑,因稀土工业水污染物排放中放射性物质不只含铀钍,且大部分含有相当浓度的镭及其子体。建议参考GB 23727—2009《铀矿冶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和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饮用水水质准则》,以及《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水污染物放射性排放控制要求列入镭等相应子体相关内容:在第一取水点的限值, U为0.03 mg/L、232Th为1 Bq/L、228Ra为0.1 Bq/L、226Ra为1 Bq/L,并列出车间废水排放口的相应控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