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3-20
      
    目录
    第34卷第2期中英文目录
    2014, 34(2):  0-0. 
    摘要 ( 5 )   PDF (1357KB)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部分地区居室氡浓度水平调查研究
    王春红, 潘自强, 刘森林, 杨明理, 尚兵, 卓维海, 任天山, 肖德涛, 杨维耿, 李福生, 周开建, 吴锦海, 宣志强, 涂彧, 葛良全
    2014, 34(2):  65-73. 
    摘要 ( 21 )   PDF (801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2006—2010年我国部分地区居室氡浓度调查的方法和结果。本次调查采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基本上3个月为一个测量周期,分4个季节进行探测器的布放与回收,多数地区进行了为期1年的测量。共有1个省和7个城市参加了此次调查,测量房间数共计2 029个,涉及省市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氡浓度范围5.3~183.0 Bq·m-3,按样本量加权均值为(32.6±5.2) Bq·m-3,按人口加权均值为(30.7±4.3) Bq·m-3。氡浓度超过100 Bq·m-3的房间(36间)约占总调查房间的1.8%。本次调查结果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测量结果的比值范围为1.00~3.12,按各城市人口加权均值为1.80。同时对调查地区城镇/农村、不同建筑年代、不同楼层、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地面和墙体材料居室内氡浓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了调查地区居室内氡浓度季节变化。
    核电站放射性轻微污染物料的清洁解控
    郭喜良, 徐春艳, 冯文东, 高超, 杨卫兵, 岳增强, 熊扣红, 熊小伟, 安鸿翔
    2014, 34(2):  74-80. 
    摘要 ( 12 )   PDF (1822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实现电站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管理,对其产生的轻微放射性污染物料实施清洁解控是有效途径之一。在根据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分析国内核电站轻微放射性污染物料源项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适于我国核电站产生的轻微放射性污染物料的清洁解控流程。
    放射性气溶胶雾化捕集固定试验初步研究
    武明亮, 张文俊, 唐德仲, 王旭东, 郭丽潇, 王永仙, 刘海青
    2014, 34(2):  81-85. 
    摘要 ( 18 )   PDF (1270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后处理设施退役过程中会产生浓度较高放射性气溶胶,需要进行处理。研究选择碳酸钙粉为介质发生模拟气溶胶,选定一种固定剂,运用超声雾化技术对模拟气溶胶进行了捕集与固定试验,结果表明:模拟气溶胶粒子数浓度随着雾化捕集过程逐渐降低,粒径较大的粒子首先被雾化捕集而沉降;固定剂通入量对雾化捕集和固定气溶胶的效果影响显著。对一台241Am污染的手套箱内气溶胶进行雾化捕集和固定研究表明:初始污染水平为183 Bq/m3的气溶胶经雾化捕集后可降至1.51 Bq/m3。雾化固定7 d时,气溶胶浓度无明显变化;固定14 d并启动排风扰动后,再悬浮率为6.5%,说明该固定剂对放射性气溶胶及松散污染物的捕集固定效果明显。
    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气溶胶沉积模型改进对安全壳旁通释放类的影响
    黄高峰
    2014, 34(2):  86-90. 
    摘要 ( 15 )   PDF (1144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生频率较大的安全壳旁通事故对严重事故的放射性后果有较大贡献。在AP1000的概率安全评价(PSA)分析中,采用MAAP4.0.4程序计算安全壳旁通事故的源项。MAAP4.0.4未考虑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复杂流道结构对气溶胶的沉积效应,在国外相关实验的基础之上,开发了复杂流道结构下气溶胶的沉积模型,并修改MAAP4.0.4源程序中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气溶胶沉积模型,最后对安全壳旁通释放类的源项进行了重新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二次侧气溶胶沉积模型计算比采用原模型计算气溶胶的质量释放份额有所减少。这也为今后AP1000的概率安全评价分析中计算安全壳旁通事故源项提供一个参考。
    西安脉冲堆核事故下现场核应急人员剂量理论计算
    唐秀欢, 杨宁, 包利红, 李华
    2014, 34(2):  91-96. 
    摘要 ( 20 )   PDF (1095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快速评价核应急人员现场剂量,建立了核事故下西安脉冲堆核应急人员现场剂量理论计算方法,以西安脉冲堆厂址特征、事故源项参数为输入数据,计算了核事故下核应急响应人员现场受照个人有效剂量。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基准事故下,厂内应急人员的所受事故个人有效剂量较低,仅为1.78 mSv左右;在极端假设事故下,以8 h工作时间计算时受照事故剂量为100 mSv以上。场区内应急监测人员受照剂量相对厂房内的小得多,在35 m、100 m边界所受个人有效剂量分别为7.97×10-6、9.95×10-2 mSv。理论计算结果可以作为核事故应急的技术数据,所建立的评价方法程序可运用于实际的核事故应急剂量评价中。
    AP1000新燃料组件运输货包的临界安全计算
    王学新, 庄大杰, 曹芳芳, 李国强, 徐潇潇, 孙洪超, 张群, 闫峰
    2014, 34(2):  97-101. 
    摘要 ( 12 )   PDF (1231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燃料组件运输过程中最主要的核安全问题是临界安全。在对运输货包进行临界安全分析中必须要同时考虑多货包阵列形式、事故后货包损伤情况、最佳水慢化条件等因素。本文采用MCNP程序针对美国西屋公司XL型运输容器装载AP1000新燃料组件货包的实例进行了临界安全计算。结果表明,在XL型运输容器设计许可书中允许装载货包数N=75的限制条件下,临界安全是有保障的。
    γ射线照射人肝细胞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李建国, 袁慧, 尹晶晶, 秦秀军, 张伟, 闻建华
    2014, 34(2):  102-108. 
    摘要 ( 15 )   PDF (1712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人肝细胞株受不同剂量(0.1、0.2、0.5、1.0、2.0、4.0 Gy)60Co 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点(6、12、24 h)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相关基因进行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不同剂量及照后不同时间点PCR扩增结果均表现为低表达趋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在不同剂量照后6 h点PCR扩增结果均表现为高表达趋势,在照后12 h点均表现为低表达趋势,而在照后24 h点除个别剂量点表现为高表达趋势(0.1 Gy和0. 2 Gy点),其余剂量点均表现为低表达趋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结合蛋白3(IGF2BP3)除个别剂量点和时间点PCR扩增结果表现为低表达趋势(0.2 Gy照后6、12、24 h及0.5 Gy照后6 h),其余各剂量点和时间点均表现为高表达趋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在不同剂量照后6 h点PCR扩增结果均表现为低表达趋势,而在照后12、24 h点则表现为高表达趋势。
    境外核事故放射性后果评价软件(RADCON)的开发及应用
    李冰, 陈晓秋, 乔清党, 姚仁太, 胡江凯, 徐向军
    2014, 34(2):  109-117. 
    摘要 ( 15 )   PDF (2718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境外核事故放射性后果评价软件(RADCON)将区域气象数值预报和中长距离放射性污染物迁移放射性后果评价集成为一体,可用于模拟全球不同位置释放的放射性污染物的中、长距离输送和扩散及辐射剂量后果。本文介绍了RADCON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事故为例进行了应用实例分析,给出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大气释放量最高的3月15—16日期间的长距离输送和扩散及其辐射剂量分布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RADCON系统能够较真实地反映释放的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趋势和扩散的时空分布,可为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江苏省室内氡水平调查及对公众剂量估算
    吴小平, 张起虹, 肖拥军, 邱小平, 张斌, 吴玉丽
    2014, 34(2):  118-123. 
    摘要 ( 12 )   PDF (1154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固体迹径蚀刻法,对江苏省13个省辖市近900间居室内氡浓度水平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江苏省室内氡浓度最高值为238 Bq/m3,最低值5.0 Bq/m3,算术平均值为30 Bq/m3,按人口加权算术平均值为29.7 Bq/m3,几何平均值为28.2 Bq/m3,室内氡对公众造成的年有效剂量平均值为0.76 mSv。通过分析室内氡浓度与环境中氡和土壤中226Ra含量的相关系数,初步分析影响江苏省室内氡浓度的主要因素是地质建筑地基(土壤和岩石)的氡析出。
    三门核电站放射性固体废物跟踪管理系统
    马鹏勋, 刘慧春, 靳海睿, 刘志远
    2014, 34(2):  124-128. 
    摘要 ( 18 )   PDF (202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放射性废物管理是核电站重要的管理活动之一。从废物的产生到处理、整备和暂存,三门核电站对放射性固体废物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为此,三门核电站开发的放废管理系统不仅可按照废物种类、统计周期、电站机组等进行废物统计、跟踪,还可按废物具体来源(如具体工作或工艺系统)进行统计、跟踪,最终为放射性固体废物管理及有针对性地制定废物最小化措施提供基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