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4-01-20
      
    目录
    第34卷第1期中英文目录
    2014, 34(1):  0-0. 
    摘要 ( 6 )   PDF (146KB)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核与辐射应急照射情况下工作人员的照射控制
    杨端节, 李冰, 陈晓秋
    2014, 34(1):  1-4. 
    摘要 ( 12 )   PDF (724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按照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等组织对应急工作人员剂量控制的原则和要求,讨论了应急照射情况下工作人员辐射照射控制中的几个问题,论述了核电厂对应急照射工作人员剂量控制的现行实践。
    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张彩虹, 任晓娜, 沙连茂, 胡逢全
    2014, 34(1):  5-10. 
    摘要 ( 9 )   PDF (640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辐射环境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监测方案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分析方法的改进和验证、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价、对探测下限的正确理解和应用,以及质量保证中样品比对的措施和建议等,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对从事辐射环境监测的科研人员和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中国散裂中子源直线主副隧道的屏蔽设计
    王庆斌, 桑勇, 吴青彪, 马忠剑, 刘剑
    2014, 34(1):  11-16. 
    摘要 ( 11 )   PDF (1807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的核心部件是一台高能强流质子加速器,其孔道屏蔽是辐射防护设计考虑的重要内容。为确保直线加速器速调管大厅的工作人员辐射安全,本文采用蒙特卡罗程序FLUKA,对直线加速器的主副隧道间屏蔽墙和副隧道上方顶屏蔽的孔道屏蔽效果进行了模拟计算,提出了多种屏蔽优化方案,并按照CSNS工作场所的剂量率限值,分析给出了该处孔道屏蔽结构的优化改进意见。
    EAST中性束注入器大厅内辐射剂量计算与测量
    陈玉庆, 胡纯栋, 吴斌, 王进芳, 谢亚红
    2014, 34(1):  17-20. 
    摘要 ( 10 )   PDF (1012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解析方法对EAST大功率中性束注入器充氢运行时实验大厅内6个关键点的辐射剂量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利用光致光剂量计(OSL)对这些位置点进行了辐射剂量测量。理论计算和OSL测量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具有一定吻合度。同时还表明:EAST中性束注入器现有的防护装置满足实验运行时辐射防护要求。
    等离子切割产生的放射性气溶胶的捕集固定试验研究
    张文俊, 武明亮, 王旭东, 王永仙, 郭丽潇, 刘海青
    2014, 34(1):  21-26. 
    摘要 ( 7 )   PDF (1663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核设施退役中等离子切割解体设备产生的放射性气溶胶及松散污染,应用雾化固定的方法对其进行控制。工程应用研究试验的结果表明,降低固定剂的表面张力可减小固定剂雾化后的雾滴粒径,对捕集放射性气溶胶粒子有利;增大固定剂的粘度可增加松散污染的固定效果。现场验证试验的结果表明,工程应用研究所筛选的固定剂配方对于退役现场较高浓度的α放射性气溶胶具有较好的捕集效果,并能在一定时间内固定松散污染,有效降低人员扰动造成的再悬浮。
    土壤氡析出率的连续测量研究
    孙轲, 张磊, 郭秋菊
    2014, 34(1):  27-32. 
    摘要 ( 12 )   PDF (1990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流气式测量原理,自行研究开发了土壤氡析出率连续测量装置,并在北京西北地区开展了为期24天的现场连续测量。野外现场实测证实:研发的土壤氡析出率连续测量装置满足现场连续测量需求。氡析出率连续测量结果表明:降雨对土壤氡析出率有显著影响。降雨过程中,氡析出率会明显上升,且氡析出率上升的幅度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无降雨情况下,土壤氡析出率呈现明显的日变化规律,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壤湿度的周期性变化。
    供测量比对用土壤放射性样品的制备和应用
    高泽全, 李周, 李鹏翔, 王瑞俊, 任晓娜
    2014, 34(1):  33-37. 
    摘要 ( 8 )   PDF (99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可供测量比对用的环境放射性模拟土壤样品及氚分析土壤样品的制备以及实验室比对结果。模拟土壤基质的化学成分为:SiO2、Al2O3、Fe2O3、MgO、CaO、NaCl、KCl、TiO2,掺合后基质经过研磨、干燥、过筛,加入放射性核素后充分混匀,按照GB 15000.5—1994的要求对模拟样品进行均匀性检验,未发现样品之间有显著性差异。3H分析样品为含水率15%的掺标自然土壤。8家实验室参加了该样品的相关比对活动,结果显示所研制的模拟土壤能够满足实验室间样品测量比对的要求。
    田湾核电站商运前后周边降水和大气中氚浓度比较
    郭英来
    2014, 34(1):  38-40. 
    摘要 ( 8 )   PDF (1402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田湾核电站商运前后周边降水和大气中氚浓度监测结果,并分析了影响降水和大气中氚浓度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商运前后厂区附近降水和大气中氚浓度由本底水平上升至本底水平的2倍左右,10 km以外商运前后变化不明显。影响降水和大气中氚浓度的主要因素为气态氚排放量、距离排放点的距离、风向和风频、以及降水量。
    压水堆核电厂选址假想事故初步研究
    谢卫亮, 胡雨, 方栋
    2014, 34(1):  41-46. 
    摘要 ( 12 )   PDF (1128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要介绍了核电厂选址假想事故的发展过程,比较了基于RG 1.183和RG 1.195选址假想事故源项的计算假设,结合AP1000和CPR1000两种堆型计算了选址假想事故源项,同时结合某核电厂址计算了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1) 参照RG 1.183计算假设,AP1000和CPR1000核电厂公众受照剂量最大的两小时分别为事故后1.25~3.25 h和0.7~2.7 h;2) 无论参考RG 1.183还是RG 1.195计算假设,CPR1000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后果要小于AP1000;3) 无论是AP1000还是CPR1000,参照RG 1.183比RG 1.195计算得出的选址假想事故源项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后果均较小。
    美国内陆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累积影响的评估
    上官志洪, 黄彦君, 陶云良, 周如明
    2014, 34(1):  47-55. 
    摘要 ( 18 )   PDF (1173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调研美国38个典型内陆核厂2005—2011年的环境监测资料,分析其液态放射性流出物受纳水体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浓度水平。研究表明,近年来美国内陆核电厂运行排放的液态放射性流出物未对受纳水体沉积物造成明显的累积影响,少数核电厂在局限于厂址排放口附近或局域范围内检测到来自核电厂排放的放射性物质,而这些放射性物质与沉积物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相比,是非常微量的,个别核电厂监测到来自核电厂排放的放射性核素浓度略高,与核电厂受纳水体水文条件较差有关。岸边沉积物外照射剂量估算结果表明,公众受核电厂排放液态放射性物质造成的剂量水平与美国公众受到的天然本底辐射剂量水平以及NRC对核电厂流出物规定的剂量约束值相比是可以忽略的。相应结论可为我国内陆核电厂的选址、建设和运行提供参考借鉴。
    美国核电废物管理的变化和启示
    蔡挺松, 严沧生
    2014, 34(1):  56-64. 
    摘要 ( 13 )   PDF (138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近期美国低放废物处置场管理政策的变化,以及美国核设施废物产生者为寻求低放废物的低成本管理新模式所做的努力。希望能对我国核电厂放射性废物管理提供一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