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11-20
      
    目录
    目录
    2021, 41(6):  0-0. 
    摘要 ( 49 )   PDF (186KB) ( 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我国开展的辐射环境水平调查现状与展望
    陈前远, 杨维耿, 赵顺平, 郑惠娣, 陈彬, 宋伟刚
    2021, 41(6):  481-487. 
    摘要 ( 241 )   PDF (947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评估开展第二次全国辐射环境水平调查的必要性,本文详细调研和统计了全国天然放射水平调查开展以来,历次辐射环境水平调查所涉及的监测对象(介质)、监测项目及点位覆盖情况。经对比分析发现,我国辐射环境水平调查存在空气和生物介质调查数据偏少、人工放射性核素调查不充分、海洋环境监测覆盖面不足、氡浓度调查不受重视和水体放射性水平调查需要进一步夯实等不足之处;我国辐射环境水平调查下一步的工作应以数据库建库,以及针对上述不足补充开展单项调查为重点,待时机成熟后再启动第二次全国性综合调查。
    辐射防护标准与规定
    压水堆核电厂流出物中14C的排放限值探讨
    上官志洪, 黄彦君, 蒋婧, 祝兆文, 刘新华
    2021, 41(6):  488-495. 
    摘要 ( 135 )   PDF (2810KB) ( 5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分析了压水堆核电厂中14C的产生途径与排放量,调研了美国和欧洲运行压水堆核电厂气态流出物和液态流出物中14C的排放水平,分析了我国国家标准《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 6249—2011)对美国和欧洲运行压水堆核电厂流出物排放14C的包络性,同时分析了多堆厂址、AP1000和EPR等新堆型电厂的运行需求对目前标准规定的14C排放限值管理带来的挑战,提出了14C的减排和资源化利用建议。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标准分析
    刘立坡, 李筱珍, 靳立强, 刘富贵
    2021, 41(6):  496-502. 
    摘要 ( 180 )   PDF (1873KB) ( 3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阐述了我国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标准的重要性,对国内外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标准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针对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标准体系、高水平放射性废液成份分析、高放废液固化体性能要求及检验方法、高放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经济及深地质处置等方面的标准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开展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辐射防护监测
    核电站主控室内漏率试验案例研究
    田雷, 陈文强
    2021, 41(6):  503-507. 
    摘要 ( 153 )   PDF (1410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主要论述了衡量注入法在国内核电站主控室内漏率试验中的应用,通过对主控室内漏率的计算原理、注入速率和平衡判断的研究,选定了合适的示踪气体、注入点和注入速率进行了试验,并对影响试验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解决了设计和建筑安装中存在的问题。此试验方法重现性良好,可以在核电站范围内进行推广。
    核临界事故报警系统布置分析方法研究
    邵增, 霍小东, 易璇, 刘国明, 杨海峰
    2021, 41(6):  508-513. 
    摘要 ( 172 )   PDF (3762KB)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阐述了布置核临界事故报警系统的意义和原则,分析了核临界事故可能发生的机理,初步建立了一套核临界事故情景假设分析方法。研究了最小临界事故源项计算方法以及三维剂量场分布计数的方法,采用各设备最小临界事故剂量场分布最小值等高线图的方法来从众多剂量场分布图中优化选取合适的核临界事故报警系统布置点位,以确保其可以覆盖到每个具有核临界事故风险的设备,并对核临界事故报警系统探头类型选择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分析。
    辐射防护评价
    放射性核素迁移的包气带-饱和带耦合模拟研究
    张雪, 胡继华, 施晓文, 王小元
    2021, 41(6):  514-522. 
    摘要 ( 140 )   PDF (9172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使地下水环评结果更加真实,通过试验和拟三维方法数值模拟开展包气带-饱和带耦合模拟工作。为进一步说明包气带对核素迁移的迟滞(延迟和滞留)作用,开展了不考虑包气带的模拟并与耦合模拟结果对比。结果表明:(1)由于包气带对核素迁移的迟滞作用,吸附性较强的Se-79、Pd-107、Cs-135和Sn-126迁移至潜水面处的浓度远小于泄漏的放射性液体核素浓度,所致公众食入年待积有效剂量已小于剂量限值0.1 mSv,只有吸附性较弱的C-14所致公众食入年待积有效剂量大于0.1 mSv,需进行耦合模拟;(2)C-14在对流作用下不断向下游迁移,在弥散作用下污染范围逐渐增大,在地下水稀释及衰变、吸附作用下浓度逐渐降低。通过耦合模拟得到的地下水中放射性核素所致公众食入年待积有效剂量小于剂量限值0.1 mSv;(3)包气带对核素迁移的迟滞作用使地下水中C-14的浓度大大降低、迁移距离明显变小:地下水中C-14峰值浓度在考虑包气带时为2.15 Bq/L,不考虑包气带时为9.4×104 Bq/L;事故发生后第1、5和10年,考虑包气带时C-14迁移距离分别为1.5 m、4 m和4.2 m,不考虑包气带时分别为3 m、12 m和17 m。
    放射性废物管理
    M310核电站含氢废气处理系统容量分析及优化
    董亮, 刘红坤, 唐辉, 刘一鸣, 刘妍
    2021, 41(6):  523-529. 
    摘要 ( 140 )   PDF (1798KB) ( 3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核岛含氢废气来自一回路,含有氢气和裂变产生的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主要是惰性气体包括85Kr、85mKr、88Kr、133Xe、135Xe,还有少量131I、132I、133I、135I、132Te等。M310核电站广泛使用压缩贮存衰变工艺处理含氢废气,出现了衰变箱容量紧张的问题,制约了一回路吹扫操作,影响大修进程,也形成了安全隐患,亟需改造优化。本文以含氢废气中氢气产生的源头为重点,调查研究各种运行工况及操纵规程、规范,分析气体产生量和组份,判断出关键因素为停堆时容控箱气相空间吹扫过程,通过计算得到气体流量的峰值、总体积和氢气的含量。经过比较分析,在满足放射性衰变前提下,提出了针对各类工艺方案需要配备的合理的系统容量,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避免过大冗余造成浪费,解决了工艺优化的难题。
    放射性废树脂湿法氧化工艺实验室热试验证
    闫晓俊, 柳兆峰, 郭喜良, 席亚慧, 薛海龙, 王志伟
    2021, 41(6):  530-535. 
    摘要 ( 133 )   PDF (3370KB)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1 kg级废树脂湿法氧化试验台架,采用核电厂产生的实际放射性废树脂开展了1 kg级湿法氧化工艺可行性试验验证,对真实废树脂湿法氧化效果及工艺废气排放安全性进行评估。试验所用废树脂的接触剂量率为602~680 μSv/h,单次试验废树脂处理量为1 kg。结果表明:废树脂采用湿法氧化处理工艺,其分解率大于99%(按物质COD值计算);废树脂湿法氧化过程中,废气对主要核素60Co、54Mn、137Cs和90Sr的载带率低于0.001%。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废树脂湿法氧化工艺及装置放大研究奠定了基础。
    核电厂放射性废气“活性炭加压吸附”技术研究
    范雯雯, 王艺霖, 高瑞发
    2021, 41(6):  536-541. 
    摘要 ( 167 )   PDF (2197KB) ( 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ACP100废气源项,对“活性炭加压吸附”废气处理技术(即“压缩+活性炭延迟衰变”工艺),与M310堆型的加压贮存和AP1000、VVER的常压吸附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压缩+活性炭延迟衰变”工艺的炭装量同比常压吸附减少75%,衰变容积同比加压贮存减少92%;处理后废气的放射性活度浓度,同比M310和AP1000分别下降47%和93%;二次废物产生量小,二次固废产生量设计值为1.2 m3/a。综上,“压缩+活性炭延迟衰变”废气处理工艺,既解决了现有技术问题,还具备净化效果好、二次废物产生量低、占地面积小和经济性好等优点,在其他工程具备可应用和推广性。
    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准备与对策
    核与辐射应急准备分类及相应的管理要求
    张建岗, 李国强, 杨亚鹏, 冯宗洋, 贾林胜, 王宁, 梁博宁, 刘一宁, 朱业明
    2021, 41(6):  542-549. 
    摘要 ( 181 )   PDF (941KB) ( 3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国际经验给出了基于危害评价的应急准备分类以及各类应急准备需要建立的基本能力,提出了应急管理行动、应急状态、应急响应的启动、缓解行动、应急评价和预测、防护行动和其他响应行动、公众应急通知、应急人员和应急援助人员的保护措施、医学响应行动、应急组织和人员配置、应急信息发布和公众沟通等11个主要要素对应5个应急准备类型的管理要求建议。
    辐射生物效应
    miR-200b在辐射诱导胸腺淋巴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探
    叶晖, 冯珍兰, 程赢, 蔡建明, 蒋建明
    2021, 41(6):  550-557. 
    摘要 ( 114 )   PDF (6560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miR-200b在辐射诱导胸腺淋巴瘤中的作用与机制,采用全身分割照射建立BALB/c小鼠辐射诱导胸腺淋巴瘤模型,检测miR-200b表达情况;构建过表达与敲低miR-200b细胞模型,检测该miRNA对细胞增殖、凋亡情况的影响;随后通过miRNA数据库TargetScan分析miRNA潜在靶点,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进行验证,最后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TBK1蛋白与miR-200b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小鼠辐射诱导胸腺淋巴瘤组织中miR-200b表达下调,过表达miR-200b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增加细胞凋亡,下调miR-200b可促进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提示miR-200b以3' UTR依赖的方式靶向作用于TBK1。在辐射诱导胸腺淋巴瘤样本中,miR-200b表达和TBK1蛋白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且TBK1过表达可部分逆转miR-200b介导的细胞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辐射诱导胸腺淋巴瘤组织中miR-200b表达下调,其直接靶点TBK1表达上调;过表达miR-200b可明显抑制胸腺淋巴瘤细胞增殖,增加细胞凋亡。提示靶向调控miR-200b/TBK1,有望成为防治辐射诱导胸腺淋巴瘤的潜在新途径。
    放射生态学
    非人类物种辐射影响评价中不同剂量率估算模型的比较
    贡文静, 王慧娟
    2021, 41(6):  558-564. 
    摘要 ( 107 )   PDF (7799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非人类物种辐射影响评价中,生物体模型是剂量学评价的重要基础。本文对生物整体简化模型、简化解剖学模型和体素模型三种模型的特点、剂量系数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为进一步开展非人类物种剂量学评价提出了建议。
    其他
    美国监管机构颁发中间贮存设施许可证
    2021, 41(6):  495-495. 
    摘要 ( 77 )   PDF (558KB)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德国公布潜在放射性废物贮存场清单
    2021, 41(6):  522-522. 
    摘要 ( 51 )   PDF (563KB) ( 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比利时研发新的固体废物运输系统
    2021, 41(6):  529-529. 
    摘要 ( 51 )   PDF (584KB) ( 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第六届欧洲辐射防护大会
    2021, 41(6):  549-549. 
    摘要 ( 39 )   PDF (581KB) ( 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辐射防护》2021年第41卷总目次
    2021, 41(6):  575-580. 
    摘要 ( 37 )   PDF (694KB)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