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7-20
      
    剂量学基础
    两种LiF(Mg,Cu,P)热释光探测器γ射线响应特性比较研究
    马燕, 于青玉
    2020, 40(4):  265-270. 
    摘要 ( 203 )   PDF (989KB) ( 1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保证剂量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采用标准γ参考辐射场(60Co),对TLD-2007C和TLD-SWB两种LiF(Mg,Cu,P)片型热释光探测器进行照射,对其γ射线响应的一致性、线性度和重复性开展相关研究,比较了两种探测器在不同吸收剂量下的灵敏度和变异系数,并获得了其线性响应上限。实验结果表明:TLD-2007C和TLD-SWB探测器在吸收剂量为10 mGy时读数变异系数分别为3.5%和3.2%,重复性指标均在5%以内,线性响应上限分别在12~15 Gy和10~12 Gy之间,在线性响应范围内再次使用灵敏度基本不变,超过线性响应范围后,灵敏度均下降;再次使用时TLD-2007C探测器仍能保持超线性后的灵敏度,而TLD-SWB探测器灵敏度仍下降,为了恢复其原有的灵敏度,必须完成一次完整的退火周期。实验结果还表明,通过一致性筛选的探测器,后续使用过程中辐射剂量是否在线性范围内,响应的一致性均不会变差。
    氚活度浓度标准装置的建立
    冯梅, 韦应靖, 李德红, 王勇, 张庆利, 王明亮
    2020, 40(4):  271-277. 
    摘要 ( 167 )   PDF (2770KB)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国内气载氚监测仪量值传递问题,建立了氚活度浓度标准装置,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经过实验测试,其重复性为0.97%,稳定性为1.1%,可提供的氚活度浓度范围为5.0×104~2.0×108 Bq·m-3,扩展不确定度Ur=4.6%~5.0%(k=2)。该氚活度浓度标准装置已被授权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可以承担国内氚监测仪的量值传递工作。
    辐射防护监测
    广西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中的放射性水平初步调查
    黄伊林, 何贤文, 冯亮亮, 彭崇, 陈宝才, 周花珑, 林明媚, 林武辉, 管永精
    2020, 40(4):  278-285. 
    摘要 ( 206 )   PDF (1359KB) ( 2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围绕广西境内17类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展开调查,并对280家详查企业开发利用中的放射性水平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料与产品中,锆石和氧化锆、铅/锌、锗/钛、钒等行业238U、226Ra、232Th任一核素比活度大于1 000 Bq/kg。在固体废物中,稀土、锆石和氧化锆、铅/锌、锗/钛、锡、钒等行业238U、226Ra、232Th任一核素比活度大于1 000 Bq/kg。花岗岩企业的废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偏高。研究发现,在对矿产开发利用企业开展放射性水平调查时,将γ辐射剂量率现场监测筛选标准下调50 nGy/h,即设定为在固体表面1 m处的γ辐射剂量率超过“当地本底水平”+100 nGy/h时,可更为保守地避免出现遗漏放射性水平较高企业的情况。
    长沙市地铁一号线车站内氡活度浓度的调查与评价
    陈东辉, 朱国祯, 李植纯, 彭俊哲, 曹真伟, 龙慧佳, 葛良全, 李先杰
    2020, 40(4):  286-289. 
    摘要 ( 248 )   PDF (938KB) ( 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调查长沙市地铁一号线车站内氡活度浓度水平,采样典型抽样法,随机抽取5个车站对其中的氡活度浓度进行测量及评价。借助于径迹蚀刻片,用累积法对车站内的车控室、站台、客服中心的氡活度浓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长沙市地铁1号线车站内氡活度浓度的范围为22.5~53.0 Bq/m3,均值为35.3 Bq/m3,与长沙市室内氡活度浓度平均值(37.4 Bq/m3)的偏差仅为5.6%,远低于国家现行标准《公共地下建筑及地热水应用中氡的放射防护要求》(WS/T 668—2019)的限制要求;车站内氡活度浓度所致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年均有效剂量分别为0.28 mSv和0.08 mSv,地铁内的氡气所致工作人员及公众年均有效剂量处在本底水平范围内,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的限制要求。
    辐射防护评价
    温度层结下建筑物群周围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郭栋鹏, 王冉, 赵鹏, 李云鹏, 姚仁太, 刘瑶
    2020, 40(4):  290-300. 
    摘要 ( 127 )   PDF (9784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模拟温度层结下建筑物群对流场结构的影响,并用风洞实验结果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CFD 模拟结果与Yassin风洞实验结果能较好地吻合,稳定层结建筑尾流区范围内速度和湍流动能减小。通过对稳定、中性和不稳定条件下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确定了温度层结对规则建筑物矩阵中流动的影响。同时,温度层结对矩阵中街谷涡旋强度和纵向速度垂直分布有着显著影响,特别是当大气处于稳定条件时,建筑物对速度的衰减作用较为明显。
    辐射防护方法
    耐温屏蔽复合材料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孙超, 孟宪芳, 秦培中, 张龙, 王连才, 曾心苗
    2020, 40(4):  301-307. 
    摘要 ( 155 )   PDF (2306KB)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满足核电站、乏燃料存储设施等对防护材料的耐温性、热稳定性、耐辐照性能等要求,研制四官能环氧树脂基(AGA型)耐温屏蔽复合材料。首先对基体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由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曲线得到其起始分解温度为353.5 ℃,200 ℃恒温储存170 h后,基体材料失重1.22%。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dynamic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DMA)表明,随着钨(W)含量的增加,AGA型耐温屏蔽复合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向高温区移动并且峰型变宽。用60Co放射源辐照50 kGy剂量,当AGA型耐温屏蔽复合材料的W含量10.5 wt%,B4C含量3 wt%时,其辐照前后冲击强度均为最优。用252Cf中子源测试2 cm厚AGA型耐温屏蔽复合材料的屏蔽性能,当加入3 wt%的B4C时,AGA-4耐温屏蔽复合材料的快中子透射率为50.00%。实验结果表明,AGA型耐温屏蔽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耐温性和耐辐照性能,并且密度较小。
    微生物还原固化技术在铀尾矿(渣)渗水污染防控中的应用
    孙娟, 安毅夫, 连国玺, 高扬, 杨冰
    2020, 40(4):  308-315. 
    摘要 ( 154 )   PDF (1041KB) ( 3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对我国铀尾矿(渣)库渗水排放及处理现状的分析,为解决石灰中和存在的反酸、污染物持续溶出等问题,提出了微生物还原固化铀的污染源头防控思路。调查了铀的物质特性以及微生物与铀的相互作用机理、影响因素等研究现状,确定了微生物还原固化技术对铀尾矿(渣)渗水治理的适用性和技术可行性。分析和展望了铀尾矿(渣)库的污染防控需求,明确了微生物还原固化技术应用前景的广阔性。结合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了工程应用的主要难点包括维持并最大化微生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功能、优化微生物注入的工程技术方案两个方面,这是微生物还原固化效果长期稳定性的关键所在。
    放射性废物管理
    北山地下水中可变价核素的溶解度和种态分布研究
    程曦, 康明亮, 杨广泽, 马悦, 王驹
    2020, 40(4):  316-324. 
    摘要 ( 172 )   PDF (5178KB) ( 1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北山28号钻孔(BS28)毗邻我国拟建高放废物处置库首座地下实验室场址。近期,基于现场动态连续测量,并结合地下水中溶解铁含量及围岩中Fe2+/Fe3+的比例推算,获得该钻孔365~690 m深处地下水在温度为18.4 ℃和pH值为(8.1±0.2)条件下,Eh值范围为-56至98 mV。基于此,本文利用PHREEQC程序及碳酸铀酰与Mg、Ca和Sr的三元配合物的热力学数据,计算了U、99Tc、79Se和Np在该地下水中的溶解度及种态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地下水的pH值为8.1,Eh值在-56 mV到98 mV之间时,U、Tc和Se的溶解度范围分别为10-9~10-6 mol/L、10-14~10-4 mol/L和10-14~10-7 mol/L,而Np的溶解度始终低于10-15 mol/L。在上述条件下,溶解态U、Se与Tc主要以Ca2UO2(CO3)3、CaUO2(CO3)32-、HSeO3-、SeO32-、TcO4-等中性分子或阴离子形式存在。在假定地下水氧气分压不变的情况下,在pH值为8.1时Eh值分别取-56 mV(最小值)、21 mV(中间值)和98 mV(最大值),本文也研究了pH 值在5~11范围内变化的影响。本工作仅针对均相溶液体系进行模拟,由于北山花岗岩围岩中富含二价铁,针对地下水-岩体系的实际情况,仍需进一步开展相关核素的还原固定实验研究。
    乏燃料深钻孔处置安全试评价
    李星宇, 王旭宏, 杨球玉, 吕涛, 李昶, 赵焕梅, 王馨, 夏加国
    2020, 40(4):  325-330. 
    摘要 ( 104 )   PDF (3305KB) ( 2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乏燃料深钻孔处置方式的安全性,本文在已有处置概念设计基础上,以某乏燃料核素类型与活度作为输入源项,通过保守假设选取处置孔上方打井饮水景象开展安全评价计算,得出所致最大个人有效剂量为0.045 mSv/a,最大剂量出现在处置孔关闭后的8 200年,主要剂量贡献核素为I-129,该结果可为我国高放废物深钻孔处置的研发提供参考。
    医疗照射与防护
    我国临床核医学发展现状及相关人员放射防护措施探究
    王鑫淼, 王军平, 冉新泽
    2020, 40(4):  331-339. 
    摘要 ( 341 )   PDF (1046KB) ( 4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核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我国应用逐渐增多,但尚存在对核医学诊疗认识程度不够、配套管理和防护措施跟进不及时等不足。为提高公众对我国临床核医学发展状况的认识,本文就我国核医学诊疗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如何提高其辐射防护措施,特别是医院核医学科的布局、管理要求,核医学科相关技术人员及放射性核素诊疗患者的防护措施进行了综述和建议,旨在为未来核医学科发展相配套的管理及辐射防护提供参考。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131I治疗辐射防护的知信行现状调查
    易于颦, 胡凤琼
    2020, 40(4):  340-345. 
    摘要 ( 148 )   PDF (1304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辐射防护知信行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我们采用自行设计的辐射防护知信行问卷对某三甲医院核医学科2018年3—6月期间行131I治疗的330名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提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辐射防护知识、态度、行为百分制平均得分分别为(58±17.88)分、(90.28±7.48)分、(72.13±7.83)分,三者两两正相关,学历是影响患者辐射防护知识水平的主要因素。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辐射防护态度积极,但防护知识水平和行为不足,应注重出院后的防护措施指导,并重点关注低学历患者。
    综述
    放射性脑损伤机制与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杨海玉, 郭娇, 孙元明, 龙伟
    2020, 40(4):  346-352. 
    摘要 ( 240 )   PDF (1027KB) ( 1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发性或转移性脑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时,会引起脑组织功能和形态学变化,导致放射性脑损伤,患者表现出一系列并发症甚至死亡。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者提出的针对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与防治方法做一综述,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核与辐射安全
    当前我国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辐射安全监管探讨
    肖军, 邹冰
    2020, 40(4):  353-363. 
    摘要 ( 141 )   PDF (1716KB) ( 2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针对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的监管现状,对我国现行法规和标准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对此类消费品的正当性、豁免管理、监管机构职责、法规与标准、监测与评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改善这类消费品辐射安全监督管理的建议。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