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5-20
      
    核与辐射事故后管理策略的发展现状
    杨端节, 李冰, 崔浩, 侯杰
    2020, 40(3):  177-180. 
    摘要 ( 313 )   PDF (1392KB) ( 3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际上在核与辐射事故情况下事故后管理策略的发展现状和相关要求,并结合目前的现状情况,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事故后管理策略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提高我国的整体应急管理能力。
    我国非铀矿山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治与监管的思考
    古晓娜, 刘占旗, 战景明, 刘红
    2020, 40(3):  181-185. 
    摘要 ( 198 )   PDF (903KB) ( 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铀矿山是指不以生产铀为主要目的各类矿山。我国部分非铀矿山井下氡污染水平高,氡致井下矿工人均年有效剂量接近或超过职业照射年有效剂量限值,但对于非铀矿山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治和监管尚缺乏具体实施办法。基于非铀矿山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治和监管的需要,本文就非铀矿山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工作重点、非铀矿山工作场所氡活度浓度控制值的确定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辐射防护监测
    固定式中子剂量仪器现场标校方法研究
    吕宁, 过惠平, 尚爱国, 周城, 吕金旭, 赵括, 魏志浩, 吕汶辉, 刘洋, 李大吉, 王凯
    2020, 40(3):  186-192. 
    摘要 ( 188 )   PDF (2726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利用小型可控中子源和中子剂量参考仪器组成的核设施现场标校系统,通过空间位置对称条件下的待校准仪器与参考仪器对中子管出射中子响应之比,得到校准系数;为了完成仪器的周围剂量当量校准系数从国家标准计量检定中心参考辐射场到核设施现场的传递,必须对其进行能量修正。通过Am-Be中子源模拟核设施内部辐射场,在其中进行中子剂量仪器现场标校实验,并与校准过的多球中子谱仪测量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使用未经修正的校准系数对待校准仪器的测量结果进行校准,周围剂量当量率相对偏差为17.0%;使用修正后的校准系数对待校准仪器的测量结果进行校准,周围剂量当量率相对偏差为-2.4%。
    一种基于SiPM的具有高能量分辨率的紧凑型溴化镧γ谱仪
    石伯轩, 刘立业, 曹勤剑, 夏三强, 王晓龙
    2020, 40(3):  193-197. 
    摘要 ( 200 )   PDF (4664KB) ( 2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简称PMT)的LaBr3:Ce γ谱仪具有比NaI(Tl)γ谱仪更高的能量分辨率,但具有体积大、对磁场敏感、需要高电压等缺点。硅光电倍增管(Silicon photomultiplier tube,简称SiPM)具有与PMT相近的增益和效率,同时具有诸如高定时分辨率、抗磁场能力强、低偏压和紧凑尺寸等优良特性。本文将LaBr3:Ce晶体与SiPM阵列耦合,设计研制基于SiPM的紧凑型LaBr3:Ce γ谱仪,通过降噪、优化工作电压等措施改善SiPM的缺点对γ谱仪性能的影响。工作电压的噪声会导致能量分辨率发生恶化,通过设计无源滤波电路CLC π型滤波器,利用其对直/交流阻抗的不同特性,滤除高频纹波,工作电压的信噪比从未降噪前的62.6 dB提高到74.64 dB;能量分辨率最优值对应于表示暗噪声、串扰、光电探测效率和SiPM增益之间折衷的最佳工作电压。通过实验给出不同工作电压下的能量分辨率,确定最佳工作电压为54.8 V,该电压下的能量分辨率为3.06%(@662 keV),结果与使用光电倍增管(PMT)测量的2.89%非常接近。
    其他
    福岛土地去污有效性研究
    2020, 40(3):  197. 
    摘要 ( 86 )   PDF (531KB) ( 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辐射防护评价
    三代核电气、液态流出物计算及在内陆厂址条件下环境影响优化
    陈诚, 张立波, 张君南, 王晓亮
    2020, 40(3):  198-203. 
    摘要 ( 201 )   PDF (1465KB)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陆核电是我国将来核电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与滨海厂址相比内陆厂址的环境条件有着自己的特点。本文介绍了以华龙一号和AP1000为代表的三代核电气、液态流出物的计算流程和典型计算结果,阐述了流出物环境影响的分析过程,对比分析了内陆核电厂址和滨海核电厂址在大气扩散条件和受纳水体条件的差异和法规标准的不同要求,总结了现行法规和国家标准对内陆厂址气、液态流出物的特殊监管要求。在此基础上,基于合理可行尽可能低的原则,从工艺设备、排放策略、排放方案等方面提出了三代核电在内陆厂址条件下减少气、液态流出物排放总量、降低环境影响和适应缺少受纳水体厂址的方法。
    其他
    辐射防护评价
    成都市某办公场所室内氡活度浓度水平调查及污染研究
    徐立鹏, 葛良全, 王猛, 王亮, 李斌, 余强, 王茜, 郭旭影, 谷懿
    2020, 40(3):  204-211. 
    摘要 ( 227 )   PDF (3798KB) ( 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固体径迹蚀刻法和瞬时法对成都某办公场所室内氡活度浓度展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办公场所室内累积氡活度浓度的范围为10.82~102.50 Bq/m3,算术平均值为(36.56±17.38)Bq/m3,低于全国和世界平均水平。调查研究证实了玻璃墙体和橡胶地面等新型装修材料可有效减少室内氡,验证了通风是降低室内氡活度浓度的有效措施。研究发现,环境空气质量中高浓度的PM2.5和PM10对办公场所室内和户外氡活度浓度水平均会产生影响。通过发现污染并处理低本底实验室内的氡活度浓度异常给出建议:避免放射性核素浓度较高的样品暂存于测试设备附近;为降低氡及子体对测试的干扰,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建议升级改造低本底实验室的新风系统。
    浅析核电站人员体表污染管理与评价
    张峥峥, 杨俊武, 顾海荣, 苏亮亮
    2020, 40(3):  212-216. 
    摘要 ( 157 )   PDF (897KB) ( 1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简要阐述了通过皮肤污染水平估算皮肤剂量的方法。以表面污染测量仪6150AD5+6150AD17为例,推导了仪表监测值与污染水平的换算关系。参考国内外体表污染的管理要求,给出基于6150AD17监测值的人员体表污染事件的定义、分级方法及响应策略。最后给出了体表污染管理相关的评价指标的建议。
    辐射防护方法
    碘吸附器样品外部取样技术可行性分析研究
    梁飞, 吕阳, 张渊, 王稹, 吴波, 张雪平, 张昭辰, 高琳锋, 丘丹圭, 侯建荣
    2020, 40(3):  217-222. 
    摘要 ( 151 )   PDF (2541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了国内外不同碘吸附器取样技术及使用现状,分析了碘吸附器取样代表性影响因素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取样装置中的炭床厚度和经过取样装置的压力降与通过吸附器排架的炭床厚度和压力降相同时,才能保证取出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应用本研究结果对本文所设计的两种外部取样装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其他
    辐射防护方法
    核电站放射性污染液压扭力扳手的去污实践
    李玉鑫, 贾建召
    2020, 40(3):  223-230. 
    摘要 ( 165 )   PDF (3191KB) ( 4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核电站在日常生产及大修过程中,放射性污染设备和场地的检修作业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染检修工具,其中包含价值高、体积大、去污难度大的液压扭力扳手。因液压扭力扳手结构复杂、主子部件较多、且热点多淤积在死角位置,导致其放射性去污难度较大,国内核电站多作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为主。液压扭力扳手作为高价值专用工具,大量放射性污染检修工具报废给核电站成本管控、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管理和电站辐射防护最优化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针对此问题, 电站开展了多项放射性污染液压扭力扳手深度去污试验,采用化学去污、机械去污、泡沫去污、超声波去污等多种组合工艺,经过四个阶段的深度去污试验,最终将多台放射性污染液压扭力扳手全部去污合格,并全部实现现场复用。此次深度去污试验研究总结的“放射性污染液压扭力扳手深度去污方法”,去污因子超过103,去污试验各项指标效果良好,方法可行、有效、实用,可为业内同行提供参考。
    其他
    阿根廷核电公司计划重启多个核电项目
    2020, 40(3):  230. 
    摘要 ( 61 )   PDF (528KB)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放射性废物管理
    高放废物处置库近场裂隙水流-传热-处置室间距相互作用的三维数值分析
    高俊义
    2020, 40(3):  231-238. 
    摘要 ( 114 )   PDF (7349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近场裂隙水流-传热-处置室间距的相互作用机理,采用3DEC软件计算裂隙水流-传热-处置室间距相互作用对处置库近场温度分布影响。结果表明:(1)在处置室间距相同条件下,流动的裂隙水显著改变了处置库近场温度场,使岩体温度降低,缩短模型达到稳态所需要的时间。(2)处置室间距增大,温度叠加效应减弱,处置库近场温度越低,并且废物罐表面膨润土温度越低,裂隙出水口水温越低,模型达到稳态所需要的时间越短。(3)水平和垂直裂隙水流共同传热使处置库近场裂隙水流下游区域温度显著高于裂隙水流上游区域。(4)处置室间距为6 m和8 m时,水平裂隙出水口水温高于垂直裂隙,处置室间距为10 m时,水平裂隙出水口水温低于垂直裂隙。
    核与辐射安全
    后处理主工艺操纵人员持照岗位设置探讨
    吕丹, 杨晓伟, 刘运陶, 张宇, 赵善桂, 徐春艳
    2020, 40(3):  239-244. 
    摘要 ( 184 )   PDF (3643KB) ( 1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乏燃料后处理设施主工艺操纵人员是关系设施核与辐射安全的重要专业技术人才,有必要对安全重要的操纵岗位实行操纵人员持照管理。在乏燃料后处理设施主工艺的首端、铀钚分离、铀尾端和钚尾端四大工序中,对其所执行的安全功能、潜在事故以及历史发生的人因事故开展了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首端、铀钚分离、铀尾端和钚尾端四个工序均执行了预防临界、放射性物质包容和外照射防护的安全功能;历史发生的人因事故更多地集中在铀钚分离、铀尾端或钚尾端三类工序;首端、铀钚分离、铀尾端和钚尾端四大工序的操纵岗位都有必要设置相应的持照岗位并开展操纵人员资质管理。
    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关键岗位识别方法初探
    韩国胜, 刘彩霞, 徐健, 张亮, 黄庆勇, 雷奇峰, 王祎峰
    2020, 40(3):  245-249. 
    摘要 ( 175 )   PDF (1004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建立了基于岗位的工作责任、安全风险和专业技能等特性指标的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关键岗位识别方法,给出了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关键岗位的定义、识别指标体系、识别原则、识别评价流程和后处理设施应用案例。
    其他
    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MSC)在辐射损伤救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王利, 马得勋, 张瑞, 张超, 高蕊, 刘书锋
    2020, 40(3):  250-255. 
    摘要 ( 190 )   PDF (949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核能在军事及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辐射损伤事件的发生机率逐渐增加。辐射会引起机体造血、免疫、胃肠道、肺、皮肤等多种组织器官受损,目前治疗策略对受大剂量照射病人疗效难以令人满意。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一类低免疫原性、适合异体应用、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MSC具备独特免疫调节及造血支持功能,能够通过直接分化、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胞外微囊等方式促进受辐射损伤机体造血重建及受损组织修复,兼顾辐射损伤病人救治过程中造血重建、组织修复两方面的重点及难点问题。近年来MSC在辐射损伤救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本文着眼于此作一综述,以期为辐射损伤的救治提供一些参考。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