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2020年全国核医学现状普查结果简报[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20,40(12):747-749. DOI:10.3760/cma.j.cn321828-20201109-00403. [2] 马加一,史晓东. 体外直接检测法评估南京市3家医院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内照射个人剂量水平[J]. 环境与职业医学,2019,36(6):549-553. DOI:10.13213/j.cnki.jeom.2019.18722. [3] 王洁,张涵宇,邬家龙,等. 甘肃省3家医院核医学科放射工作人员内照射水平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2020,29(4):357-361.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4.009. [4] 王红波,张庆召,张震,等. 核医学科工作人员职业性内照射研究进展[J]. 中国辐射卫生,2016,25(2):251-254. [5] 刘玉连,张文艺. 核医学工作人员内照射剂量监测研究进展[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21,41(11):874-880.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21.11.01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9—2016[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8] 朱卫国,侯长松,佟鹏,等. 我国五省核医学工作场所放射性核素浓度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2020,29(3):249-252.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3.012. [9] 江苏省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职业性内照射甲状腺碘-131活度体外测量方法:DB32/T 3908—202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 [10] 陈维,王进,周媛媛,等. 江苏省2011—2018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21,41(2):110-115.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21.02.006. [1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 120—2020[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 [12] 严源,金潇,邵明刚. I-131治疗场所放射性废气排放源项调查与评价[J]. 同位素,2019,32(6):388-394. DOI:10.7538/tws.2018.youxian.068. [13] 耿建华,陈英茂,郑容,等. 核医学科131I治疗病房建设的选址与布局设计[J]. 中国医学装备,2018,15(4):18-22. DOI:10.3969/J.ISSN.1672-8270.2018.04.005. [14] Bright J M, Rees T T, Baca L E, et al. Volatility of radiopharmacy-prepared sodium iodide-131 capsules[J]. J Nucl Med Technol, 2000, 28(1):52-55.PMID: 10763783. [15] Luckett L W, Stotler R E. Radioiodine volatilization from reformulated sodium iodide I-131 oral solution[J]. J Nucl Med, 1980, 21(5):477-479. |